[实用新型]收放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9621.4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5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柱 |
主分类号: | B65B13/22 | 分类号: | B65B13/22;B65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龙井***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放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快速收束与释放线体的收放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绳子及系带等线体来收束物品,最常见的收束手段是利用线体来回穿梭于物品上的孔洞,再以绳结固定,例如绑绳鞋类等。但是此种收束手段容易因为外力因素而导致绳结松脱,不仅必须重绑绳结,也因为无法稳固的收束物品而带来许多的不便。
为了解决此类的问题,有业者发展出可旋转收束并固定系带的扣具,此种扣具透过内部构件的干涉使得线体长度可以被调整,同时调整收束的紧度。然而此种扣具在收线时必需抵抗内部机构的干涉力量,因此收线的速度缓慢费时;另外,由于在此种扣具在放线时仅能透过拉扯线体进行放线,而无法透过旋转的方向放线,因此在放线的方式上也具有较大的限制。
有鉴于此,如何有效提升扣具的收放线速度并提升使用时的便利性,遂成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放线结构,不仅可以快速的收放线,而且保有紧度微调的功能。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收放线结构,其用以收放线体,前述收放线结构包含外壳、旋盖、掣动单元及线轴。外壳包含底部、侧壁、卡扣件及环齿,侧壁由底部延伸并与底部形成一空间,卡扣件位于空间且自底部朝空间凸出,环齿设置于侧壁且朝向空间。旋盖盖设于外壳,掣动单元设置于空间且一端连接旋盖。掣动单元包含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及凸臂,第二结合部与第一结合部间隔设置,且卡扣件选择地与第一结合部或第二结合部卡合,凸臂于松脱方向咬合环齿使旋盖与外壳间不相对旋转,凸臂于相反松脱方向的系紧方向不断地径向脱离环齿。线轴设置于空间,线轴连接掣动单元且与掣动单元连动旋转,线体则绕于线轴且与线轴连动。其中掣动单元具有相对于外壳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掣动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卡扣件与第一结合部卡合,旋盖连动线轴往系紧方向旋转带动线体绕回线轴,掣动单元位于第二位置时,卡扣件与第二结合部卡合,凸臂与环齿分离,线体被拉出使线轴连动旋盖往前述松脱方向旋转。
借此,利用掣动单元相对于外壳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可轻易切换收线与放线的功能,再借由环齿与凸臂的卡合关系避免线体松脱,而到达线体紧固功能。最后,由于收放线时旋盖皆会一同动作,因此由旋盖动作方向可清楚的了解到目前的收放线状态,增加使用便利性。
依据前述的收放线结构,其中掣动单元可还包含卡掣件及移动件。卡掣件设置于旋盖且包含环体供凸臂凸设,移动件连接旋盖与卡掣件,移动件并包含基柱供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设置,且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沿基柱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结合部可以是设置于基柱的一外环槽,第二结合部也可以是设置于基柱的另一外环槽,卡扣件包含凸部对应任何一个外环槽。另外,线轴可套设于移动件外侧,环体包含内齿,线轴包含外齿,内齿与外齿咬合,且内齿与外齿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皆相互咬合。旋盖可具有中心轴线,外齿平行中心轴线的高度可大于凸臂平行中心轴线的高度。另外,底部还可包含通孔和空间连通,移动件穿过通孔与旋盖连接,且移动件在通孔内限位移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收放线结构,其用以收放线体,前述收放线结构包含外壳、旋盖、掣动单元及线轴。外壳包含底部、侧壁及环齿,侧壁由底部延伸并与底部形成一空间,环齿设置于侧壁且朝向空间。旋盖盖设于外壳,掣动单元设置于空间且一端连接旋盖。掣动单元包含凸臂,凸臂于松脱方向咬合环齿使旋盖与外壳间不相对旋转,于相反松脱方向的系紧方向不断地径向脱离环齿。线轴设置于空间,线轴连接掣动单元且与掣动单元连动旋转,线体则绕于线轴且与线轴连动。其中掣动单元具有相对于外壳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掣动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旋盖连动线轴往系紧方向旋转带动线体绕回线轴,掣动单元位于第二位置时,凸臂与环齿分离,线体被拉出使线轴连动旋盖往松脱方向旋转。
借此结构可以达到轻易切换收线与放线的功能,而环齿与凸臂的卡合关系可避免线体松脱,并使线体紧固于预期长度。再者,由于收放线时旋盖皆会一同动作,可由旋盖动作方向清楚的了解到目前的收放线状态,增加使用便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柱,未经陈金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9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