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停车位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9807.X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8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停车位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识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停车位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城市的居民小区普遍存在停车位紧张的情况,现在一般做法是车主包月停车,物管在其租用的车位上标记车主的车牌号,以此提醒其他车主不要停在此车位。但鉴于多方面原因,经常有非本车位的车主将车停到本车位上的情况发生,等车主回来自己想停到本车位时,只能是找物管解决,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如果有一种停车位识别的装置,将能有效地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停车位识别系统的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合理,车主在自己的车内放置车载RFID发射器,车主的停车位地面有停车RFID接收器,当两者匹配时,车子才能进入,不然停车位关闭,使用简单、方便。
所述的停车位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子的点烟器配合连接的车载RFID发射器,安装在停车位上的停车RFID接收器,车载RFID发射器与停车RFID接收器信号连接,停车位四周配合设置四根栏杆,每根栏杆两端下方的停车位地面上设置推杆电机安装槽A、推杆电机安装槽B,推杆电机安装槽A内安装推杆电机A、停车RFID接收器和控制器,推杆电机安装槽B内安装推杆电机B,推杆电机A、推杆电机B的推杆与栏杆两端配合连接,停车RFID接收器和控制器配合连接,控制器与推杆电机A、推杆电机B配合连接。
所述的停车位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栏杆下方的停车位地面上配合设置栏杆槽,栏杆降落时放置在栏杆槽内。
上述停车位识别系统,其结构简单、合理,车主在自己的车内放置车载RFID发射器,车主的停车位地面有停车RFID接收器,当两者匹配时,车子才能进入,不然停车位关闭,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面停车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栏杆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点烟器、2-车载RFID发射器、3-停车RFID接收器、4-控制器、5-推杆电机A、6-推杆电机B、7-停车位、8-栏杆、9-栏杆槽、10-推杆电机安装槽A、11-推杆电机安装槽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停车位识别系统,包括与车子的点烟器1配合连接的车载RFID发射器2,安装在停车位7上的停车RFID接收器3,车载RFID发射器2与停车RFID接收器3信号连接,停车位7四周配合设置四根栏杆8,每根栏杆8两端下方的停车位7地面上设置推杆电机安装槽A10、推杆电机安装槽B11,推杆电机安装槽A10内安装推杆电机A5、停车RFID接收器3和控制器4,推杆电机安装槽B11内安装推杆电机B6,推杆电机A5、推杆电机B6的推杆与栏杆8两端配合连接,停车RFID接收器3和控制器4配合连接,控制器4与推杆电机A5、推杆电机B6配合连接。每根栏杆8下方的停车位7地面上配合设置栏杆槽9,栏杆8降落时放置在栏杆槽9内,每根栏杆8的驱动结构相同。
假设初始状态为车主的车停在自己的停车位上,推杆电机A5、推杆电机B6为收缩到位状态,此时,四根栏杆8均在栏杆槽9内,车载RFID发射器2与停车RFID接收器3的无线信号编码一一对应。车主从停车位上准备离开,当车辆离开车位达到设定的距离后,无线信号能根据信号强弱获知这一距离,即RSSI测距原理;四根栏杆8的八个推杆电机同时开始升起,升起到位后自动停止,推杆电机内置限位开关,到位后会自动断电;之后一直保持伸展到位状态,车主驾车离开小区。由于无线编码不能对应成功,当其他车主靠近时,栏杆保持升起状态不变,其他车主无法进入此车位停车。车主回来时,靠近停车位准备停车,当车辆接近车位达到设定的距离后,四根栏杆8的八个推杆电机同时开始降落,降落到栏杆槽9内后自动停止,之后一直保持降落到位状态,车主泊车完毕,使用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9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