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电晕测试仪扁线试样固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0886.6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5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夏克;叶贤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威远电工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晕 测试仪 试样 固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耐电晕测试技术,具体公开一种耐电晕测试仪扁线试样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漆包线质量检验中,耐电晕性是一样重要的检测项目。耐电晕性能够反映出漆包线漆在高频高压下的耐老化性能,并且可以直接反映出其寿命长短。耐电晕测试的原理是在高温状态下,基于两条紧贴的漆包线在高频高压状态,导线处于电晕状态,两导线的电晕现象互相影响,加剧对漆包线漆的考验而得出的漆包线漆的击穿寿命。
在采用耐电晕测试仪检测漆包线(圆线和扁线)耐电晕性时,需要将检测试样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测试仪中,而检测试样的固定机构目前主要采用外部圆柱状、内部填充钢珠的结构形式,各钢珠间有间隙,导致其与检测试样间接触不充分,影响测试效果;同时检测中出现晃动,使得试样与钢珠间出现摩檫移位,导致接触不良,也会影响检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善检测效果的耐电晕测试仪扁线试样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耐电晕测试仪扁线试样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右相同的两个扁线固定装置和用于固定连接两扁线固定装置的绝缘连接块,所述扁线固定装置为上下两侧呈十字交叉的凹槽结构,其中下侧与所述连接块卡接,上侧用于固定扁线试样;所述扁线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扁线试样的一侧凹槽外侧壁形成螺栓孔,用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将所述扁线试样固定于该凹槽内侧壁与螺栓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扁线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扁线试样的一侧凹槽结构处,在凹槽外侧壁形成1~3个并列设置的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扁线固定装置有导电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扁线固定装置相对所述连接块固定或可移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扁线固定装置和连接块的配合,通过螺栓拧紧将扁线试样固定于测试仪中,保证扁线试样与固定机构间的连接紧密,充分接触,改善测试效果,使得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1、扁线试样;2、扁线固定装置;3、连接块;4、螺栓孔;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耐电晕测试仪扁线试样固定机构,其中扁线试样1为两根呈拱桥形漆包扁线,背对背捆绑连接设置;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右相同的两个扁线固定装置2和用于固定连接两扁线固定装置2的绝缘连接块3,所述扁线固定装置2为上下两侧呈十字交叉的凹槽结构,其中下侧与所述连接块卡接,上侧用于固定扁线试样1;所述扁线固定装置2用于固定扁线试样1的一侧凹槽外侧壁形成螺栓孔4,用螺栓5穿过所述螺栓孔4,将所述扁线试样1固定于该凹槽内侧壁与螺栓5之间。
在所述扁线固定装置2用于固定扁线试样的一侧凹槽结构处,在凹槽外侧壁形成1~3个并列设置的螺栓孔4,可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螺栓孔4固定扁线试样1。
所述扁线固定装置2有导电材料制成,满足测试的需要。
所述连接块3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耐高温绝缘,适应检测环境的需要。
所述扁线固定装置1相对所述连接块3固定或可移动;若扁线试样1两脚间距离一定,则可通过螺栓将扁线固定装置2与连接块3间固定,使两个扁线固定装置2间的距离与扁线试样1两脚间的距离吻合;或为满足扁线试样1脚间距不等,多样化的情况,可通过移动扁线固定装置2来变动两装置间的距离,来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威远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威远电工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0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