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脑电检测的健康服务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1219.X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凯;薛俊伟;崔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绿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76 | 分类号: | A61B5/047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检测 健康 服务 机器人 | ||
1.一种可实现脑电检测的健康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制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双目视觉捕捉单元、人机交互单元、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电源供电单元以及医疗检测单元;
所述主控制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双目视觉捕捉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和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所述医疗检测单元包括独立于机器人本体的脑电检测装置;
所述主控制单元通过总线通信协议和串口通信协议分别与运动控制单元、双目视觉捕捉单元、人机交互单元、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和医疗检测单元相连;
所述电源供电单元用于为主控制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双目视觉捕捉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和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脑电检测的健康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通用外围设备接口模块、存储器模块、通信接口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通用外围设备接口模块或通信接口模块接收来自运动控制单元、双目视觉捕捉单元、人机交互单元、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和医疗检测单元的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然后进行判断决策并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模块中,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模块进行指令的收发,进而控制运动控制单元、双目视觉捕捉单元、人机交互单元、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和医疗检测单元的工作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脑电检测的健康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单元包括电机驱动模块、光耦隔离模块、电机组和测速编码器;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用于接收主控制单元发送的PWM控制信号,驱动电机组转动,且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主控制单元之间通过光耦隔离模块隔离;所述测速编码器与电机组相连,用于实时反馈电机组的位置信息和转速信息,实现电机组位置和转速的闭环控制;所述电机组用于控制机器人本体的头部转动、腰部转动、机械臂动作以及底盘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脑电检测的健康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目视觉捕捉单元选用微软公司的Kinect体感传感器,用于实现机器人本体的导航与定位功能,以及最优路径的规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脑电检测的健康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触控显示模块和语音交互模块,所述触控显示模块用于视频交互以及运动控制单元、双目视觉捕捉单元、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和医疗检测单元的状态显示,还通过无线信号与外部移动终端相连;所述语音交互模块包括语音识别单元、语音合成单元、语音提示单元,所述语音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来自用户的语音指令;所述语音合成单元用于对识别的语音数据进行处理,合成机器码,发送给主控制单元进行决策;所述语音提示单元用于接收主控制单元发送过来的控制指令,对用户进行语音提示,实现用户与机器人本体之间的交互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脑电检测的健康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包括光电开关、陀螺仪传感器、触碰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光电开关、触碰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协同工作,进行障碍物的识别与躲避;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姿态解读;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对感知回来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主控制单元进行反馈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脑电检测的健康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电单元包括充电底座、蓄电池充电接口、蓄电池、电压变换模块;所述蓄电池充电接口、蓄电池和电压变换模块集成到机器人本体内,所述充电底座固定在室内;在机器人本体工作时,所述电压变换模块将蓄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成主控制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双目视觉捕捉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和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所需要的电压,当蓄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的阈值时,机器人本体通过环境感知传感器单元自动回到充电底座处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绿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绿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12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