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端压力型预应力锚索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2955.7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6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斌;孔繁盛;张军;董立山;孙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王敏锋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预应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防护领域,涉及一种预应力锚索,尤其涉及一种双端压力型预应力锚索。
背景技术
压力型锚索是在无粘结钢绞线末端套以承载体以及挤压套,当锚同段注浆固结后,以一定荷载张拉钢绞线,设置在锚孔底部的承载体将拉应力通过锚固体传递给至围岩。压力型锚索可将锚固力传递到地层深部,有效利用内锚固段,且锚固体受压,能够发挥围岩的围压效应,提高围岩与锚固体接触面之间的抗剪强度,杆体采用无粘结钢绞线,具有很高的防腐蚀性能,基于以上优点,压力型锚索在边坡防护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软弱围岩地层中,其能提供更稳定的锚固力。但有时在压力型锚索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参数设置的比较保守,锚固力只能在锚固体底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而无法发挥出整个锚固段的承载能力,造成工程材料的浪费,同时锚头距离边坡潜在滑动面较远,由于边坡岩体的应力扩散作用,预应力锚索的锚固作用将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安装方便的双端压力型预应力锚索,从而使锚固段由底部受压改为双端受压,使其受力更加合理,充分发挥预应力锚索承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端压力型预应力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压力型预应力锚索包括钢绞线、设置在锚孔出口处的锚头以及自内而外依次设置在锚孔内部的U型锚定体和钢质承载板,所述钢绞线的一端固定在钢质承载板上,另一端穿过U型锚定体后固定在锚头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U型锚定体包括支架、立柱以及U型端头;所述U型端头通过立柱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钢绞线通孔以及用于注浆的注浆管通孔;所述U型端头设置有U型槽;所述钢绞线的一端固定在钢质承载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架上的钢绞线通孔以及U型端头上的U型槽弯折后固定在锚头上;所述立柱的柱身上设置有浆液出口,所述浆液出口与注浆管通孔相贯通。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浆液出口是一个或多个。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钢绞线是无粘结PC钢绞线;所述钢质承载板采用的材质是45号钢材;所述钢质承载板的厚度不小于2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端压力型预应力锚索,该双端压力型预应力锚索通过设置在锚固段两端的U型锚定体和钢质承载板,将锚索拉力转化为作用在锚固体两端的压应力,从而大幅提高预应力锚索的承载力。锚固体设置在边坡钻孔形成的锚孔中,在锚孔底部设置U型锚定体,钢绞线绕过底部的U型锚定体,另一端通过钢质承载板固定在锚固体的顶部,钢绞线经过张拉后固定在锚孔口。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防护技术,结构简易,安装方便,材料成本低廉;由于锚固体两端都承受压应力,充分发挥整个锚固段的承载力以及锚固体抗压强度高的特点;锚固体两端受压并发生侧向变形,由于围岩的围压作用,围岩与锚固体接触面之间的抗剪强度得到增强,锚索承载力也随之提高;锚固体穿越潜在滑动面,一方面可以发挥其抗剪作用,另一方面锚固体一端的钢质承载板比设置在锚孔口的锚头更靠近潜在滑动面,从而提高滑动面法向应力,其抗剪强度以及边坡整体稳定性都随之增加。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边坡防护工程,特别是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可大幅提高预应力锚索承载力。该双端压力型预应力锚索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层中,结构简易,安装方便,锚固段两端都能承受压应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锚固体抗压强度大的特点,同时能够发挥围岩的围压效应,提高围岩与锚固体接触面之间的抗剪强度,使软弱围岩中预应力锚索的极限承载力也随之大幅增加,而锚固体一端的钢质承载板也比设置在锚孔口的锚头更靠近潜在滑动面,从而提高了潜在滑动面抗剪强度及边坡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端压力型预应力锚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U型锚定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U型锚定体立面图;
图4为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后钢绞线的受力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后钢绞线的受力示意图;
其中:
1-钢绞线;2-锚头;3-锚孔;4-钢质承载板;5-锚固体;6-U型锚定体;7-支架;8-立柱;9-U型端头;10-注浆管;11-潜在滑动面;12-坡面;13-锚固段;14-自由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2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预埋管穿混凝土基础定位装置
- 下一篇:拼装式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