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源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3495.X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7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屠殿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屠殿齐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密云县巨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源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源机一般为水暖方式,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水垢,导致钢 制散热器内腔堵塞或被腐蚀,使用寿命较低,在寒冷地区,只要停一 天就会冻裂水管和散热器,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电热油汀不会产生 上述问题,但散热效率低、供热面积小的问题仍然对其使用范围作出 了极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 命长、散热效率高、抗冻结、安全、运行可靠、适应性好的热源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源机,包括循环泵、导热油、 热源机主体、与热源机主体通过管路相连通的散热器,所述的热源机 主体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漏电保护加热控制装置和无压加热 罐,两个无压加热罐安装在机壳内的防爆箱内,两个无压加热罐和防 爆箱内的间隙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的两个无压加热罐都包括罐 体、设置在罐体内壁上的反热膜、设置在罐体内的安装架,所述的安 装架上设置有多组加热电热膜管,两个无压加热罐上端之间通过连接 管相连接,其中一个无压加热罐的下端还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延伸 出机壳外与外部管路相连通,另一个无压加热罐的下端连接有出液 管,出液管连接在循环泵上,循环泵上还连接有外部管路。
所述的机壳上还设有一扇合页门,合页门上设有控制面板。
所述的循环泵为静音循环泵。
所述的无压加热罐内还设有太阳能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没有产生水垢腐蚀散热器 的顾虑,使用寿命长;两个无压加热罐分别对导热油进行预热和正常 加热,散热效率高,且导热油还具有抗冻结的特性,本实用新型还具 有运行可靠、适应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壳1、循环泵2、无压加热罐3、防爆箱4、保温材料5、 罐体6、反热膜7、安装架8、加热电热膜管9、连接管10、进液管 11、出液管12、合页门13、控制面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 步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热源机,包括循环泵2,热源机主体、 与热源机主体通过管路相连通的散热器,灌注于热源机主体、管路、 散热器内的导热油,所述的热源机主体包括机壳1、设置在机壳1内 的漏电保护加热控制装置和无压加热罐3,两个无压加热罐3安装在 机壳内的防爆箱4内,两个无压加热罐3和防爆箱4内的间隙之间填 充有保温材料5,所述的两个无压加热罐3都包括罐体6、设置在罐 体6内壁上的反热膜7、设置在罐体6内的安装架8,所述的安装架 8上设置有多组加热电热膜管9,两个无压加热罐3上端之间通过连 接管10相连接,其中一个无压加热罐3的下端还连接有进液管11, 进液管11延伸出机壳1外与外部管路相连通,另一个无压加热罐3 的下端连接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连接在循环泵2上,循环泵2上 还连接有外部管路,所述的机壳1上还设有一扇合页门13,合页门 13上设有控制而板14,所述的循环泵2为静音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具有电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不产生水垢及耐酸碱 等特点,反热膜保持97%以上的热效能转换,产生的高热量使液体介 质相变,瞬间聚高温,使液体介质带着大量的热能被传送到散热器的 散热端,这些热量通过散热器的表面与室内空气进行交换,散发到周 围环境中去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高热能释放后降为低温液体介质, 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又回流到热源机主体内,低温液体介质先进入一个 无压加热罐进行预加热,再流入第二个无压加热罐内,这样可有效阻 止两种温度的介质产生热交换从而导致送出的介质温度变低,降低加 热效率,被加热好的液体介质再次被传送到散热器的散热端,如此反 复循环,就形成了一个热循环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启动温度低;只需35℃即可开始传温,导热油经无 压加热罐加热只需5-15分钟即可产生高温,30分钟后可升温到80℃, 就可以把散热器加热,加热速度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屠殿齐,未经屠殿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3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