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机的接筒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3714.4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7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冯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强盛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尤其涉及压缩机的接筒部件。
背景技术
压缩机的接筒部件一般为用于套接活塞的筒形结构,其两侧分别连接于与活塞两端对应的气缸及机身,对于压缩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时,一般采用双隔室型式结构且包括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中间隔腔处安装中间密封填料,用于阻止气缸中泄露的气体从第二腔室进入机身,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放空口、底部设置有排污阀,第一腔室上分别设有充氮气、漏油回收、注油、冷却水连接法兰及接头,用于与外部管路的连接,接筒的两侧开有窗口,便于安装、检修用,靠机身侧凹形隔板处安装刮油器,第一腔室靠近气缸处设置有密封填料结构,接筒与机身及气缸的连接采用止口定位,定位面密封采用厌氧型平面密封剂或者垫片密封;在密封填料、中间密封填料及刮油器与活塞杆的配合处通设有氮气保护腔,氮气保护腔连接于充氮气管,对接筒进行保护,通过充氮气一方面用于保护机身,另一方面及时将从气缸泄露至接筒的气体排出,现有的技术中的当密封填料出现损坏时,气体容易由第一腔室转移至第二腔室。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压缩机的接筒部件,能够杜绝泄露气体由第一腔室经第二腔室进入机身,且能够较快的实现泄露气体的排放。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压缩机的接筒部件,包括筒形结构的筒体,筒体上设置有中间隔板将其分离成两个相对密封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放空口、底部设置有排污阀,中间隔板设置有中间密封填料,活塞杆穿过中间密封填料时其中部预留有氮气保护腔,第二腔室上设置有通于中间密封填料上氮气保护腔的氮气充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气充气管还连通于第一腔室设置,中间密封填料上分别设置有连通于氮气充气管的通气管道,该通气管道分别连通于第一腔室及氮气保护腔设置,第一腔室上设置有连通于外部的废气回收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腔室上还设置有刮油装置,刮油装置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填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腔室上设置有填料及连接于该填料的注油管及冲氮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密封的非绝对性,泄露气体存在于接筒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内,且第一腔室内的泄露气体的密度大于第二腔室,泄露气体由气缸进入第一腔室时,氮气充气管一方面能够尽量阻止泄露气体进入第二腔室,另一方面能够加快第一腔室的气体的排出,减少第一腔室的泄露气体密度,以进一步减少泄露气体在第二腔室存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筒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在A-A处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筒体;11-第一腔室;11a-注油管;11b-冲氮管;11c-废气回收管;12-第二腔室;13-中间隔板;2-放空口;3-排污阀;4-氮气充气管;5-刮油装置;6-密封填料;7-中间密封填料;71-通气管道;72-氮气保护腔;8-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压缩机的接筒部件,包括筒形结构的筒体1,筒体1上设置有中间隔板13将其分离成两个相对密封的第一腔室11及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及第二腔室12的顶部设置有放空口2、底部设置有排污阀3,中间隔板13设置有中间密封填料7,活塞杆8穿过中间密封填料7时其中部预留有氮气保护腔72,第二腔室12上设置有通于中间密封填料7上氮气保护腔72的氮气充气管4,氮气充气管4还连通于第一腔室11设置,中间密封填料7上分别设置有连通于氮气充气管4的通气管道71,该通气管道71分别连通于第一腔室11及氮气保护腔72设置,第一腔室11上设置有连通于外部的废气回收管11c。第一腔室11上设置有填料及连接于该填料的注油管11a及冲氮管11b。第二腔室12上还设置有刮油装置5,刮油装置5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填料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密封的非绝对性,泄露气体存在于接筒的第一腔室11及第二腔室12内,且第一腔室11内的泄露气体的密度大于第二腔室12,泄露气体由气缸进入第一腔室11时,氮气充气管4一方面能够尽量阻止泄露气体进入第二腔室12,另一方面能够加快第一腔室11的气体的排出,减少第一腔室11的泄露气体密度,以进一步减少泄露气体在第二腔室12的余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强盛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强盛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3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