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碟形弹簧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3799.6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7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郭晛;周宗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23303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碟形弹簧模具。
背景技术
碟形弹簧是用金属圆环板料或锻压的圆环坯料通过模具制成的轴剖面承锥形的垫圈式弹簧。由于这种单片弹簧具有:刚度大、缓冲吸振能力强的特点,能以小的变形量承受大的载荷,适用于轴向空间要求小的场合,具有广泛的非线性特性。在使用时,用同样的碟形弹簧,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能使弹簧的特性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从而满足各种设计需求。例如:当采用“叠合方式”组合时,相对于同一变形量,单片碟簧数目越多,则承受的载荷越大。当采用“对合方式”组合时,相对于同一载荷,单片碟簧数目越多,则变形量越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進步。碟形弹簧在机械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常常用于重型机械中,如:汽车、拖拉机、压力机、大炮、飞机等。但是,单片碟形弹簧的高度和板料厚度对其性能影响特别大。即使是不大的误差,对其性能值也会产生较大的改变。因此,这种弹簧需要有高的制造精度来保证载荷量在设计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在影响碟形弹簧的两个主要因素中。板料的厚度尺寸,可以通过严格的机械加工公差来保证。所以,在碟簧的模具设计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证碟簧的高度尺寸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由于,碟形弹簧的制造材料应具有高的弹性极限、高的屈服极限、高的耐冲击性和足够大的塑性变性能。因此,目前我国通常使用60Si2MnA和50CrVA或机械性能与之接近的弹簧钢制造。基于碟形弹簧的以上材料特点,那么,采用冷压制造的方法生产,难度就非常大。所以,通常采用热压的方法制造碟形弹簧。然而,由于这种材料对温度的敏感性。加热后(一般加热到800度左右),随着温度的降低回弹量会逐渐增大。一方面会造成设计的模具生产出的碟形弹簧尺寸不合,要通过多次的试模反复的修改、试验,才能使模具合格,即使是模具合格了,传统的模具也只能与碟簧一一对应,当碟簧的厚度、高度、外径、内径等尺寸变化了就得重新设计一套新模具。造成大量的模具堆积和浪费,保管模具也需要很大的空间等,同时也会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消耗。延长了工时,拖延了工期,另一方面,由于操作者手法上的快慢不同,使得,同一幅模具,生产出的碟簧高度不同(因温度不同造成的反弹量的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传统的模具与碟簧一一对应,当碟簧的厚度、高度、外径、内径等尺寸变化了就得重新设计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碟形弹簧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碟形弹簧模具,包括一对端面闭合的上模架和下模座,所述的上模架具有一个下模腔,下模腔内设有凸模,所述的凸模上设有一组连续的阶梯凸台,相邻的两凸台通过锥台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座具有上模腔,上模腔内设有凹模,所述的凹模上设有一组连续的阶梯通孔。
在上述的主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凸模为两套凸模,两套凸模的凸台直径在φ4.2mm~φ130mm内连续变化。
所述的凹模为15套凹模,15套凹模的通孔直径在φ8mm~φ160mm内连续变化,变化量是Δ=0.2mm。
所述的上模架与下模座之间设有第一调整垫圈,所述的第一调整垫圈的厚度在10mm~110mm内连续变化,变化量是Δ=10mm。
所述的上模架与下模座之间设有第二调整垫圈,所述的第二调整垫圈的厚度在1mm~10mm内连续变化,变化量是Δ=1mm。
所述的上模架与下模座之间设有第三调整垫圈,所述的第三调整垫圈的厚度在0.05mm~1mm内连续变化,变化量是Δ=0.05mm。
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保护套与第一、第二、第三调整垫圈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方便。工作状态平稳、可靠,操控灵活,便于实现高精度调控。安全可靠,连续可调的模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37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