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控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3859.4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8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毫欧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民治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敏 电阻 光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控灯。
背景技术
光敏电阻是一种常见的电路元件,其光敏层为金属的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等半导体,通常采用涂敷、喷涂、烧结等方法在绝缘衬底上制成很薄的光敏电阻体,以便吸收更多的光能。当受到光的照射时,光敏层内激发出电子,参与导电,使电路中电流增强,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迅速减小,因此,常常利用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制成光控开关等元件。
现有技术的光控灯不能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动态的调整发光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动态调光的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控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控灯,其包括光敏电阻R1、电阻R2、滑动变阻器Rs、运算放大器A、电阻R3以及发光二级管D1,光敏电阻R1、电阻R2串联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光敏电阻R1、电阻R2的连接点与运算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s连接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滑动变阻器Rs的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进一步的,光敏电阻R1和电阻R2组成分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控灯采用光敏电阻作为分压电路来控制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的电压,从而控制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实现了动态调节LED发光强度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控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控灯包括光敏电阻R1、电阻R2、滑动变阻器Rs、运算放大器A、电阻R3以及发光二级管D1。光敏电阻R1、电阻R2串联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光敏电阻R1、电阻R2的连接点与运算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s连接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滑动变阻器Rs的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光敏电阻R1、电阻R2组成分压电路,用于为运算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提供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用于为运算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提供电压,可通过控制滑动端来设置反向输入端的电压。
当外部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R1的阻值较小,运算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的电压低于反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截止,发光二极管D1不发光;当外部光线较弱时,光敏电阻R1的阻值变大,运算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反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导通,发光二极管D1发光,提供照明作用。并且,流经发光二极管D1的电流随着光敏电阻R1的阻值变大二增大,起到了动态调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控灯采用光敏电阻作为分压电路来控制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的电压,从而控制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实现了动态调节LED发光强度的功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毫欧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毫欧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38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车牌
- 下一篇:薄型中密度重组竹板材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