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化学反应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5439.X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5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牙禹;闫飞燕;莫磊兴;王学彬;谢丽萍;王天顺;何洁;朱俊杰;廖洁;范业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化学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反应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化学反应池。
背景技术
光电化学分析是近年来出现并迅速发展的一种分析方法,其检测原理是基于在光照下识别元件和目标分子之间的生物识别作用而产生相应电信号的改变。光电化学反应池是光电化学分析测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装置。
目前,正在使用的光电化学反应池大多使用方形池体,方形池体由有机胶粘合而成,当溶液中含有有机溶剂或强腐蚀性物质会对有机胶造成损害,长时间使用会使整个池体散开。而且,在进行分析测试时,需要使搅拌子在磁力的作用下在方形池体内进行转动搅拌,当搅拌速度较快时,搅拌子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磁力的作用而脱离搅拌轨道,从而撞到池体上,对池体造成损坏,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搅拌效果,引起检测结果出现偏离。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化学反应池,从而克服现有的光电化学反应池容易受到有机溶剂或强腐蚀性物质的损害及搅拌子会脱离搅拌轨道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化学反应池,其中,包括:底板;池体,其由石英材料通过一体成型制作而成;该池体的内腔的底部凹设有一圆形搅拌室;且该池体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顶板,其设置于所述池体的顶部,该顶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且该顶板向上凸设有一与所述池体的内腔相通的开口环座;密封盖,其下端套设于所述顶板的开口环座上,且该密封盖设置有一进气管以及一出气管;工作电极,其中部套设于所述密封盖上,且该工作电极的下端向下延伸到所述池体的内腔中;参比电极,其中部套设于所述密封盖上,且该参比电极的下端向下延伸到所述池体的内腔中;以及对电极,其中部套设于所述密封盖上,且该对电极的下端向下延伸到所述池体的内腔中。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顶板及密封盖均由聚四氟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电极的中部、参比电极的中部以及对电极的中部各通过一个密封螺丝套设于所述密封盖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各为外圆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的锥形密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池体为石英材料一体成型,对有机溶剂和其他强腐蚀性物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除非池体受到摔打、敲击等巨大外力破坏,否则池体不会损坏。而且,池体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圆形搅拌室,其能够使搅拌子在高速搅拌下不会脱离搅拌轨道,突破方形池体不易搅拌的禁锢。
2、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套设于开口环座上,且工作电极的中部、参比电极的中部以及对电极的中部各通过一个密封螺丝套设于密封盖上,其能够提高反应池的密封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底板、顶板及密封盖均由聚四氟材料制作而成,其防腐蚀性好,寿命长,密封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及出气管各为外圆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的锥形密封管,从而提高进气和出气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光电化学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池体的立体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池体,11-圆形搅拌室;2-底板;3-顶板,31-开口环座;4-螺栓;5-密封盖,51-进气管,52-出气管;6-工作电极,7-参比电极;8-对电极;9-密封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为:一种光电化学反应池,其包括池体1、底板2、顶板3、密封盖5、工作电极6、参比电极7以及对电极8,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54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