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筒式抛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7072.5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3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英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3/08 | 分类号: | B24C3/08;B24C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24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筒 抛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机,具体涉及一种滚筒式抛丸机。
背景技术
滚筒式抛丸机主要是利用高速回转的叶轮将弹丸抛向滚筒内连续翻转的工件上,从而达到清理工件的目的,属于铸造机械范围。它适用于各行业中的15公斤以下的铸锻件的清砂、除锈、去氧化皮和表面强化。滚筒式抛丸机适用于清理各种不怕碰撞、划伤的铸、锻件,是小型热处理车间清理工件表面残砂、氧化皮的理想设备,主要有滚筒、分离器、抛丸器、提升机、减速电机等组成。现有的滚筒式抛丸机不方便套装管件,且对管件进行抛丸处理效率低,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将待处理的管件安装在套管位置,滑管可以沿着导向杆实现滑动,从而方便对滑管的管件进行移动控制,方便通过抛丸机对管件进行抛丸处理;大大提高了对管件的抛丸处理效率的滚筒式抛丸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滚筒式抛丸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机架,机架设有抛丸机,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底座上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为杆状结构,导向杆呈水平布置,导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为弧形形状,第一连接杆与底座的一侧壁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为弧形形状,第二连接杆与底座的另一侧壁连接;导向杆套装有第一滑管,第一滑管上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一升降管,第一升降管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的端部设有第一旋管,第一旋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第一旋管与第一导向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第一升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升降管与第一旋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升降管的端部设有第一导向筒,第一导向筒内套装有第一套管;导向杆套装有第二滑管,第二滑管上设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二升降管,第二导向管的端部设有第二旋管,第二旋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第二升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升降管与第二旋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升降管的端部设有第二导向筒,第二导向筒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的外周面设有塑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管与导向杆之间设有塑料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管与导向杆之间设有塑料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可以将待处理的管件安装在第一套管位置,第一滑管可以沿着导向杆实现滑动,从而方便对第一滑管的管件进行移动控制,方便通过抛丸机对管件进行抛丸处理;可以将待处理的管件安装在第二套管位置,第二滑管可以沿着导向杆实现滑动,从而方便对第二套管的管件进行移动控制,方便通过抛丸机对管件进行抛丸处理;大大提高了对管件的抛丸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座11、机架12、抛丸机13、第一移动轮14、第二移动轮15、导向杆16、第一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8、第一滑管19、第一导向管20、第一升降管21、第一旋管22、第一导向筒23、第一套管24、第二滑管25、第二导向管26、第二升降管27、第二旋管28、第二导向筒29、第二套管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英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英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70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表接电用弯线钳
- 下一篇:一种瓷片磨削的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