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的内行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7546.6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7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匡文波;潘军;段恩明;何军明;周顺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汇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杨正坤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内行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具的内行位结构。
背景技术
从所周知,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生产企业中普遍利用内行位注塑模具进行生产,其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而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的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熔料对模具的磨损小,能大批量地成型形状复杂、表面图案与标记清晰、尺寸精度高的塑件。
但是,现有的模具设计不合理,生产效率低并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合格率低,从而间接的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投入资金成本,同时其不合理的设计也直接导致其使用寿命的缩短。
而且对于内部倒扣的产品来说,由于行位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受限制,不能够通过斜顶来实行开模,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的内行位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模具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的内行位结构,包括后模镶件、驱动杆、大行位和隧道行位座,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被设置于隧道行位座上,大行位驱动所述驱动杆向所述后模镶件移动;所述后模镶件左侧开有供隧道行位移动的左通道,所述后模镶件右侧开有供驱动杆通过的右通道,所述左通道比右通道宽并且该两者连通;所述隧道行位内设置有供所述驱动杆插入的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套,该限位套通过弹簧与所述隧道行位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后模镶件的左通道中设置有用于锁扣所述驱动杆的限位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所述左通道底面设置有沿驱动杆插入方向设置的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第一凹陷与第二凹陷之间通过斜面衔接,所述第一凹陷深于所述第二凹陷,所述限位块在所述第一凹陷、第二凹陷之间来回过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杆的插入段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卡入的凹陷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隧道行位底面设置有容所述限位块插入的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具的整体结构简单而紧凑,节约模具制造的成本和空间,能够有效地解决产品内部倒扣时的开模和合模的难题。利用驱动杆与隧道行位内限位套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模具开模及合模的稳定运作,提高模具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模镶件;2、驱动杆;3、大行位;4、隧道行位座;5、左通道;6、右通道;7、凹槽;8、限位套;9、弹簧;10、限位块;11、绞牙抽芯;12、导杆;13、第一凹陷;14、第二凹陷;15、斜面;16、凹陷部;17、隧道行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模具的内行位结构,包括后模镶件1、驱动杆2、大行位3和隧道行位座4,所述驱动杆2的一端被设置于隧道行位座4上,大行位3驱动所述驱动杆2向所述后模镶件1移动;所述后模镶件1左侧开有供隧道行位17移动的左通道5,所述后模镶件1右侧开有供驱动杆2通过的右通道6,所述左通道5比右通道6宽并且该两者连通;所述隧道行位17内设置有供所述驱动杆2插入的凹槽7,该凹槽7内设置有限位套8,该限位套8通过弹簧9与所述隧道行位17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后模镶件1的左通道5中设置有用于锁扣所述驱动杆2的限位块10。大行位3中设置有绞牙抽芯11,驱动杆2设置于该绞牙抽芯11的内腔中,驱动杆2能够沿绞牙抽芯11的轴线移动;大行位3通过导杆12与隧道行位座4固定连接,当所述大行位3向后模镶件1移动时,大行位3带动隧道行位座4移动,那么一端固定于隧道行位座4上的驱动杆2也跟随移动。
其中,位于所述左通道5底面设置有沿驱动杆2插入方向设置的第一凹陷13和第二凹陷14,第一凹陷13与第二凹陷14之间通过斜面15衔接,所述第一凹陷13深于所述第二凹陷14,所述限位块10在所述第一凹陷13、第二凹陷14之间来回过渡。
其中,所述驱动杆2的插入段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10卡入的凹陷部16。限位块10与驱动杆2卡合实现合模后的状态固定。
其中,所述隧道行位17底面设置有容所述限位块10插入的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汇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汇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75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片内容审核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副模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