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包连续测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8609.X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4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熊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飞扬测控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袁辉志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测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过程中的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包连续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钢水过热度是连铸生产实现二冷动态配水和实现铸坯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参数,中包钢水温度的准确、可靠测量,是连铸坯冷却制度合理化的基础和保障。
在现有的连铸机中包钢水温度的获得,大部分采用温度测量电偶,进行人工测温,即在整个大包浇注过程中按要求进行3-5次人工点测,人工测温须将测温偶头插入中包液面以下,这种测温方式存在着易引起钢水液面翻腾、有大量粉尘产生、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取决于测温快偶的质量、不同工人的工作习惯和操作方法,同时,人工使用快偶测量只能反映当前或一段时间内的中包钢水温度,不能反映出钢水温度变化的趋势。基于以上原因,在连铸生产时间中逐渐开发出了中包钢水连续测温。
市场上提供中包钢水连续测温的公司基本上采用热电偶温度测量和黑腔体温度测量两种方式,但均需使用各自厂家提供的测温头,测温头在生产使用中产生损耗,一般使用时长为十几小时到二十小时,使得连铸用户生产成本提高,制约了中包钢水连续测温的推广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包连续测温系统,能够实时对中包钢水温度在连铸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同时取消独立的温度测量头,在中包钢水全过程的监测中提供用户一个全新、经济和稳定的测量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塞棒、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及大屏显示单元;所述塞棒固定于中包内,其下端部位于中包底部开口处,所述塞棒内部为空腔,温度传感器设于塞棒内底部,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单元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与大屏显示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传感器为黑体传感器,所述数据线为高温光纤。
作为优选,所述塞棒上端设有将内部空腔与外界连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氮气源连接的导管,可将氮气通入塞棒空腔内,对高温光纤进行防护。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塞棒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取消了独立的测温探头,将黑体传感器置于塞棒内部,提高中包钢水温度测量的稳定性及连续性,降低设备的损耗,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对中包钢水温度测量准确、可靠。
3、避免测温时,引起钢水液面翻腾和产生大量粉尘,有效改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塞棒1、温度传感器9、数据采集单元5、信号处理单元6及大屏显示单元7;塞棒1固定于中包8内,其下端部位于中包8底部开口10处,塞棒1内部为空腔2,温度传感器9设于塞棒1内底部,数据采集单元5通过数据线4分别与温度传感器9和信号处理单元6连接,信号处理单元6与大屏显示单元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9为黑体传感器,数据线4为高温光纤。
在本实施例中,塞棒1上端设有将内部空腔与外界连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氮气源连接的导管3,可将氮气通入塞棒空腔2内,对高温光纤进行防护。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9与塞棒1为一体式结构。
数据采集单元通过高温光纤接收黑体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钢水温度,信号处理单元对数据采集单元中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在线分析、调校等处理,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讯,大屏显示单元将处理后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显示,以便监测人员对炼钢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调整。
上述实施例中,取消传统测温系统中的独立温度测量头,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塞棒内,与塞棒为一体式结构,在对中包钢水的全过程温度监测中,为用户提供一个全新、经济、稳定的监测方案,降低设备损耗,节约成本。
同时也能够避免传统测温时出现的钢水液面翻腾和产生大量粉尘的问题,有效改善工作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飞扬测控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飞扬测控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86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