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电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0864.8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7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佳;郑锐文;黄璐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万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08 | 分类号: | H01G9/00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电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电容。
【背景技术】
电解电容是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一般都焊接在电路板上。传统的电解电容的的两个引脚是直的,将两个引脚插入到电路板上的插接孔后,在进行波峰焊的过程中引脚很容易从插接孔内脱出,从而造成虚焊等焊接不良的情况发生,影响产品的质量,成品合格率低。特别是那种电容主体平躺,引脚折弯插在电路板里的电解电容,其引脚更容易从电路板的插接孔里脱出,因为圆柱形的电解电容平躺在电路板上,在波峰焊时很容易滚动,从而造成引脚从插接孔脱出,成品合格率相当低。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插入到电路板的插接孔内后不容易脱出的电解电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解电容,包括电容主体1,所述的电容主体1上设有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上分别设有在二者插接到电路板4上时与电路板4卡接而防止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从电路板4的插接孔5内脱出的卡接部6。
如上所述的电解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部6包括在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上分别弯折而形成的第一卡接段61,在所述的第一卡接段61上朝形成第一卡接段61相反的弯折方向弯折而形成有第二卡接段62,在所述的第二卡接段62上朝形成第二卡接段62相反的弯折方向弯折而形成有第三卡接段63,所述的第三卡接段63与第二卡接段62连接位置形成卡接槽64。
如上所述的电解电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三卡接段63上弯折形成有用于将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插入到电路板4的插接孔5内的引导段65。
如上所述的电解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包括分别从电容主体1内沿电容主体1轴线伸出的直线段21、31和与直线段21、31大致垂直的垂直段22、32,所述的卡接部6设在垂直段22、32上。
如上所述的电解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段65与垂直段22、32平行。
如上所述的电解电容,其特征在于:设在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上的第一卡接段61分别朝远离第二引脚3和第一引脚2的方向弯折而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上分别设有卡接部,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插入到电路板上的插接孔内后,该卡接部能与电路板的插接孔相卡,从而使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不易从电路板的插接孔内脱出,所以当电解电容焊接到电路板上时不会出现虚焊得焊接不良的情况,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2、本实用新型的卡接部包括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上分别弯折而形成的第一卡接段,在第一卡接段上朝形成第一卡接段相反的弯折方向弯折而形成第二卡接段,在第二卡接段上朝形成第二卡接段相反的弯折方向弯折而形成第三卡接段,第三卡接段与第二卡接段连接位置形成卡接槽。众所周知,电解电容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是金属引脚,弯折以后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电解电容插接到电路板上后,卡接槽位置就与电路板相卡,从而使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不易从电路板的插接孔内脱出,所以当电解电容焊接到电路板上时不会出现虚焊得焊接不良的情况,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3、本实用新型在第三卡接段上弯折形成有与垂直段大致平行并用于将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插入到电路板的插接孔内的引导段。引导段的设置使得电解电容插接到电路板的插接孔内时很顺畅,不会因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端部是倾斜的而不易插进电路板的插接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电路板插接时的示意图;
图4是传统电解电容与电路板插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万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万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08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