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的测距系统以及载有该系统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2542.7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8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益;徐进;朱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G01S15/93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测距 系统 以及 载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测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汽车测距系统以及装载有该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越来越多的汽车涌上了城市道路,城市交通愈加拥挤,停车愈加困难,加上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不熟练,汽车擦碰等小事故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尤其在城市上下班高峰期,拥堵的城市道路上发生低速碰擦的情况更为普遍。其主要原因就是驾驶员的视野不广阔,未能预先知道障碍物的存在。车辆驾驶员在驾驶室内的视野最多只有180度,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只能通过人眼进行估测,这将会造成测量数据不准确,这也增加了汽车低速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
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驾驶员能够得到提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就可以避免。作为主动式车辆安全系统之一的车辆防碰撞系统受到国内外汽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汽车防撞系统是一种可以向驾驶员预先发出视听告警信号的探测装置。它安装在汽车上,能探测接近汽车的行人、车辆、或周围障碍物,并向驾驶员和乘员提前发出即将发生碰撞危险的信号,促使驾驶员采取应急措施来应付特殊险情,避免损失。
而且现有的低速防撞系统主要用于倒车和泊车,只能测出后方大体积障碍物到车体的距离,而无法显示前方及左右路面的物体情况,即不能实现全方位避障,因而测量范围较小。同时目前的低速防撞系统的成本均较高,大多在中高档车上使用,未能在低档车上得到普及。目前的低速防撞系统的主流产品只是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无法与汽车数字化信息平台接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提示驾驶员保持安全距离驾驶,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搭载在汽车上的测距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用于汽车的测距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第一信号收发单元、显示单元和警报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信号收发单元、显示单元、警报单元相连接;
第一信号收发单元包括第一信号发射组件和第一信号接收组件,第一信号发射组件与第一信号接收组件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第一信号发射组件用于发射检测信号,第一信号接收组件用于接收检测信号的反馈信号;
控制系统用于:
根据第一信号发射组件发射出检测信号与第一信号接收组件接收到反馈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汽车与最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控制显示单元显示出所计算出的与最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将距离与系统中预设的安全距离相比对,若小于安全距离时,控制系统控制警报单元发出警报。
作为优选的,第一信号发射组件与第一信号接收组件的朝向相对于地面水平;汽车的前方、后方、左侧、右侧分别安装有四组第一信号收发单元。
作为优选的,警报单元包括指示灯;
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以:
通过控制指示灯的亮或暗来发出警报;
障碍物进入测量盲区时,控制指示灯闪烁。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第二信号收发单元;
第二信号收发单元包括第二信号发射组件和第二信号接收组件;
第二信号发射组件和第二信号接收组件的朝向与地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85°;
第二信号接收组件接收不到第二信号发射组件发出信号的反馈信号时,控制系统判定方向有悬崖
控制系统进一步用以:
当第二信号发射组件发出检测信号后,经过一特定时间,相应的第二信号接收组件仍未接收到相应的反馈信号时,控制报警单元做出相应反馈。
作为优选的,报警单元包括指示灯,控制报警单元做出相应反馈包括控制代表相应方向的指示灯闪烁。
作为优选的,指示灯的数量为8个;
指示灯分别对应汽车的前、后、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八个方向。
作为优选的,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单片机上连接有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包括电阻、振荡器、第一振荡电容和第二振荡电容;单片机的PTG4/XTAL和PTG5/EXTAL引脚分别连接电阻和振荡器的两端;第一振荡电容的一端与PTG4/XTAL引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二振荡电容的一端与PTG5/XTAL引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
作为优选的,第一信号发射组件或第二信号发射组件为超声波发送电路;第一信号接收组件或第二信号接收组件为超声波接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2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事故专用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流运输车零散货物辅助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