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蜗壳组件、风机及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2831.7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5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高旭;夏增强;高智强;刘汉;程诗;刘江驰;李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46;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风机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蜗壳组件、风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一般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离心风机旋转噪声大,影响声品质;
2、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斜蜗舌或者其他方案可在一定程度降低离散噪声,但无法满足日益提升的用户需求,另外,斜蜗舌工艺成型导致模型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噪音的蜗壳组件、风机及空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蜗壳组件,包括蜗壳体,蜗壳体的蜗舌处设置有消音槽,消音槽上覆盖有吸音膜以在消音槽中形成消音腔。
进一步地,吸音膜上设置有多个吸音孔。
进一步地,吸音孔呈喇叭形,且吸音孔的大端面位于吸音膜正面。
进一步地,吸音孔的最大直径为D,且λ/9≤D≤λ/11,其中,λ为目标降噪频率波长。
进一步地,蜗壳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消音腔中的第一吸音材料。
进一步地,第一吸音材料的正面与吸音膜的背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或者第一吸音材料的背面与消音槽的底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或者同时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吸音材料为聚酯纤维。
进一步地,吸音膜的背面上设置有预设厚度的第二吸音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前述的蜗壳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前述的蜗壳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组件、风机及空调,通过蜗舌处设置有消音槽,并在消音槽上覆盖有吸音膜,使得蜗壳体上形成消音腔,工作过程中,噪音通过吸音膜进入消音腔中,通过反射、吸收、摩擦等方式,能够有效消耗一部分噪音能量,从而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第一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第二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标号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第一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的第二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音膜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音膜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音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标号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蜗壳体;11、消音槽;20、吸音膜;21、吸音孔;30、第一吸音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组件,包括蜗壳体10,蜗壳体10的蜗舌处设置有消音槽11,消音槽11上覆盖有吸音膜20以在消音槽11中形成消音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蜗舌处设置有消音槽,并在消音槽上覆盖有吸音膜,使得蜗壳体10上形成消音腔,工作过程中,噪音通过吸音膜进入消音腔中,通过反射、吸收、摩擦等方式,能够有效消耗一部分噪音能量,从而降低噪音。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8至11所示,蜗壳压铸成型,在蜗舌处成型空腔结构形成消音槽11,从而安装吸音膜20。更具体地,吸音膜20采用易成型材料,根据安装空间选择合适的厚度,吸音膜20上设置有大量吸音孔21,各个孔进入到消音腔中的声波衍射、折射后并相互干涉,从而达到降低声波能量的效果。
优选地,结合图1和图12至15所示,吸音孔21呈喇叭形,且吸音孔21的大端面朝向声源(即位于吸音膜20正面),声波反射叠加消声以及与孔的边界摩擦消声,将声源能量转化为热能消耗,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消除声波能量。进一步地,吸音孔21的最大直径为D,且λ/9≤D≤λ/11,其中,λ为目标降噪频率波长,在该范围,吸音孔21对声波干涉效果更好,能够更进一步地降低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28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压高速输油管线泵
- 下一篇:离心式压缩机用轴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