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多功能转台控制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5683.4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8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红;吴海燕;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2005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虚拟仪器 多功能 转台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多功能转台控制柜。
背景技术
转台控制柜是实现转台各旋转轴相互独立运动的控制部分,在各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背景;转台控制柜实现了各旋转轴运动姿态、运动参量的设定与执行。
现有的转台控制柜对转台的控制与监测基本是通过各硬件功能模块组合、联调实现;运动执行情况及功能性能受硬件影响较大,控制柜硬件出现硬件故障的几率高,开发及维护成本高,各硬件模块单元联调难度大,这些因素制约着转台控制柜功能、性能的提升与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多功能转台控制柜,本装置优化了转台控制柜的组成和功能,使其具有更简化的硬件组成、更齐全的功能控制。
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指令系统和控制柜体,控制柜体包括控制柜背面板、控制柜正面板、控制柜上面板、控制柜底面板、线缆束出线孔、控制柜右面板、控制柜左面板及控制柜托板,其中,控制柜体正面板分别留有平面计算机、键盘及鼠标的固定位,控制柜左面板留有圆形线缆束出线孔;指令系统包含有平面计算机、键盘及鼠标、执行反馈单元、内部连接线缆、控制柜引出线,所述平面计算机无单独机箱,执行反馈单元通过内部连接线缆与平面计算机、控制柜体相连接,控制柜引出线是控制柜与外部连接的线束。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指令系统是在虚拟仪器基础上配备执行反馈单元实现,具有可操控、执行、反馈的功能,实现了对转台运动姿态的控制及转台运动量的反馈显示;
2、转台控制柜的控制柜体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四周均封闭,平面计算机、键盘和鼠标固定在控制柜正面板上;
3、虚拟仪器功能及执行反馈单元可根据不同要求选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中所示:
101、控制柜背面板102、控制柜正面板103、控制柜上面板
104、控制柜底面板105、线缆束出线孔106、控制柜右面板
107、控制柜左面板108、控制柜托板201、平面计算机
202、键盘及鼠标203、执行反馈单元204、内部连接线缆
205、控制柜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装置包括指令系统和控制柜体,如图1、图2所示,控制柜体包括控制柜背面板101、控制柜正面板102、控制柜上面板103、控制柜底面板104、线缆束出线孔105、控制柜右面板106、控制柜左面板107及控制柜托板108,其中,控制柜体正面板102分别留有平面计算机201、键盘及鼠标202的固定位,控制柜左面板107留有圆形线缆束出线孔105;指令系统包含有平面计算机201、键盘及鼠标202、执行反馈单元203、内部连接线缆204、控制柜引出线205,所述平面计算机201无单独机箱,执行反馈单元203通过内部连接线缆204与平面计算机201、控制柜体相连接,控制柜引出线205是控制柜与外部连接的线束。
实施例
平面计算机是虚拟仪器转台控制柜的输入输出端,键盘及鼠标作为指令输入工具;执行反馈单元固定于转台控制柜内部,起到虚拟仪器控制柜中控制指令、反馈信号的实施与传递。
根据不同功能可加载不同虚拟仪器指令、选配对应的执行反馈单元。
先将转台控制柜的控制柜正面板102、控制柜上面板103、控制柜底面板104、线缆束出线孔105、控制柜右面板106、控制柜左面板107及控制柜托板108组成整体。
安装平面计算机201、键盘及鼠标202、执行反馈单元203至相应位置,通过内部连接线缆204将执行反馈单元203与平面计算机201、转台连接。
将各内部连接线缆203包扎成控制柜引出线205,并将控制柜后面板101安装到位后形成完成转台控制柜。
平面计算机201是虚拟仪器转台控制柜的输入输出端,键盘及鼠标202作为指令输入工具;执行反馈单元203位于转台控制柜内部,起到虚拟仪器控制柜中控制指令、反馈信号的实施与传递。
根据不同功能可加载不同虚拟仪器指令、选配对应的执行反馈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5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