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红外测距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5899.0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7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宋雷震;吕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联合大学;宋雷震 |
主分类号: | G01S17/08 | 分类号: | G01S17/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地址: | 2320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红外 测距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测距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三维红外测距仪。
背景技术
测距仪,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测距的仪器。测距仪根据使用的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声音测距仪,光线测距仪,其中光线测距还包括红外线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其中,光线测距仪的原理就是向目标射出一道光线,由光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光线,计时器测定光线从发生到测距仪接收的时间,从而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但是,对于管道或者是未知环境内部的测距光线测距达到测距的目的,需要采用到激光测距。因此,需要提高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红外测距仪,能够准备测量和计算出管道等未知环境内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三维红外测距仪,它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中心处设有激光发生接收器,所述壳体内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上设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上设有若干探头,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路板、三维转换模块、CPU处理模块,所述三维转换模块和CPU处理模块均与电路板相连,所述三维转换模块与CPU处理模块相连。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壳体外的各个面上均设有显示器及散光板。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激光发生接收器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旋转支架为圆圈形旋转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支架可作任意方向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发生接收器、旋转电机、三维转换模块、CPU处理模块均由电路板提高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2)根据激光发生接收器打出激光的能量的衰减判断距离,通过距离建立三维模型,然后建立数学模型识别出距离的长短,测量的精准度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激光发生接收器;3-发射模块;4-接收模块;5-支座;6-旋转电机;7-旋转支架;8-探头;9-电路板;10-三维转换模块;11-CPU处理模块;12-显示器;13-散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三维红外测距仪,它包括壳体1,壳体1内的中心处设有激光发生接收器2,壳体1内设有支座5,支座5上设有旋转电机6,旋转电机6上设有旋转支架7,旋转支架7上设有若干探头8,壳体1内还设有电路板9、三维转换模块10、CPU处理模块11,,三维转换模块10和CPU处理模块11均与电路板9相连,三维转换模块10与CPU处理模块11相连;壳体1外的各个面上均设有显示器12及散光板13;激光发生接收器2包括发射模块3和接收模块4,散光板13能增大激光的打出的面积,通过CPU处理模块11控制数据传输给显示器12,便于观察数据;在对管道和未知环境进行测距时,由激光发生接收器2内的发射模块3打出激光,然后接收模块4再对激光进行接收,根据激光能量的衰减判断距离,再通过距离建立三维模型,同时通过探头8采集各个检测点,然后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旋转支架7为圆圈形旋转支架,旋转支架7可作任意方向旋转,便于旋转支架7上的探头8能对各个立侧面上的检测点进行采集,提高计算的准确度,提高测量的准备度。
激光发生接收器2、旋转电机6、三维转换模块10、CPU处理模块11均由电路板9提高电源,其中,根据激光发生接收器2内接收模块3接收到的能量变化信号,然后输送给三维转换模块10进行处理,建立三维模型,最后由CPU处理模块11准备计算识别出距离的长短。
其中,壳体1的形状可采用正方体,三棱锥等,具体可根据测量环境来确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联合大学;宋雷震,未经淮南联合大学;宋雷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5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接口保护盖的平板探测器
- 下一篇:自适应最大中频能量跟踪雷达接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