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槛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6430.9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孟宣宣;张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2 | 分类号: | B62D2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槛梁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小型乘用车来说,门槛板总成是重要的结构安全件,在整车正碰和侧碰中承担重要的承受载荷和传递载荷的作用。在正碰过程中,其用于向后传递纵向力的两条主要路径的主要承载结构;在侧碰过程中,其承受侧向力和吸能的作用也非常关键。此外,现阶段的燃油性能日益成为整车性能评估的重要加分项,轻量化作为提高燃油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车身设计的重要关注项。
图1是一种传统的汽车门槛梁装置;图2是图1的爆炸图。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汽车门槛梁装置包括内板总成13、外板总成11两部分,二者分属于上、下车体,并通过加强件12进行加强固定,这种结构需要对各个部件进行单独加工后在进行组装连接,其制造工艺比较复杂,而且不利于各个级别的零件质量控制,容易造成整体的重量增大。此外,门槛梁内板总成13、外板总成11在车身车间完成拼接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型腔,仅靠属于内板总成或者外板总成内的有限几个单板加强件12支撑空腔,这种结构的相对刚度、强度也并不理想,且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吸能性能较差。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工艺简单,既能提高强度、扭转能力和吸能性,又能对整车轻量化做贡献的汽车门槛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既能提高强度、扭转能力和吸能性,又能对整车轻量化做贡献的汽车门槛梁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门槛梁装置是等截面的条形结构,所述条形结构的内部形成中空腔,所述中空腔沿所述条形结构的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所述条形结构;所述中空腔中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所述条形结构的首端延伸至末端,并且所述加强筋将所述中空腔分隔成两个型腔,分别是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均沿着所述条形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空腔的横截面、所述第一型腔的横截面、所述第二型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型腔的横截面的长宽比小于1.2,所述第二型腔的横截面的长宽比小于1.2。
优选地,所述第一型腔的横截面的形状是正方形,所述第二型腔的横截面的形状是正方形。
优选地,所述条形结构的外表面连接有翼缘。
优选地,所述翼缘设置在所述第一型腔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翼缘沿所述条形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2.5-3.5mm。
优选地,所述条形结构的外壁的厚度为2.5-3.3mm。
优选地,所述条形结构和所述加强筋是通过铝材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门槛梁装置工艺简单,既能提高强度、扭转能力和吸能性,又能对整车轻量化做贡献。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一种传统的汽车门槛梁装置。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槛梁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图4是图3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槛梁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图4是图3的截面示意图,同时示出了优选的尺寸。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门槛梁装置是等截面的条形结构30,所述条形结构30的内部形成中空腔,所述中空腔沿所述条形结构30的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所述条形结构30。所述中空腔中设置有用于加强整个结构强度的加强筋304,所述加强筋304由所述条形结构30的首端延伸至末端,并且所述加强筋304将所述中空腔分隔成两个型腔,分别是第一型腔301和第二型腔302,所述第一型腔301和所述第二型腔302均沿着所述条形结构3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具体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端面为近似“日”字型的条形结构30来实现。例如,可以将铝材通过挤出工艺来实现,所述条形结构30和所述加强筋304可以通过铝材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6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的履带式全液压物料搬运机
- 下一篇:历史朝代信息展示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