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板植筋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6689.3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7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彪鹏;保海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14 | 分类号: | B23B45/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余江 |
地址: | 550003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板 打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土建类二次施工中植筋钻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板植筋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土建二次结构施工时,现在的住宅建筑为了追求外在的美观,在住宅建筑的外部增加节点及装饰柱,这样二次结构施工时节点及装饰柱的位置应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满足抗震要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临边的顶板打孔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在土建二次结构施工时,构造柱施工需要上下打孔植筋,顶板打孔时,人们常常忽略了上下孔位的位置精确度,致使构造柱绑扎完毕后歪曲变形,或者植筋无任何构造效果。同时,在土建二次结构施工时,工人在顶板打孔施工常常要背负着马凳及工具,费时费力,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于提供一种既安全可靠,省时省力,提高上下孔位精度的实用性技术,以克服传统的顶板植筋打孔因技术不足出现的安全、质量、进度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板植筋打孔装置,它包括由支撑杆、下横杆、上横杆和顶升杆组成的框架结构,四根杆之间通过活动销轴连接;支撑杆通过固定支座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杆的顶部连接下横杆和上横杆的后端,下横杆和上横杆的前端连接顶升杆的下部;顶升杆的顶部连接冲击钻头;顶升杆的底部在下横杆下方悬空并连接一个彩色插卡线锤。
所述支撑杆与顶升杆互相平行,所述下横杆和上横杆互相平行。
所述下横杆的后端设有用于将顶升杆向上顶升的顶升手柄。
所述冲击钻头设在冲击钻顶托上,所述冲击钻顶托设在顶托固定板上,所述顶托固定板固定在顶升杆上。
顶升杆底部设有彩色插卡线锤的线锤绕线固定点。
与传统的植筋打孔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装置可快速组装、携带、打孔精准,消除临边打孔作业安全隐患,提高工人工作效率,提高植筋孔位的上下精准度,具有明显的安全、实用、经济、可靠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顶板植筋打孔工作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地面,2-彩色插卡线锤,3-支撑杆,4-线锤绕线固定点,5-顶升手柄,6-下横杆,7-活动销轴,8-冲击钻头,9-上横杆,10-顶升杆,11-顶托固定板,12-冲击钻顶托,13-顶板,14-固定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它包括由支撑杆3、下横杆6、上横杆9和顶升杆10组成的框架结构,四根杆之间通过活动销轴7连接,下横杆6和上横杆9互相平行,支撑杆3和顶升杆10也互相平行,这样四根杆组成井字形框架,支撑杆3支撑与地面1上,而顶升杆10下方悬空,在下横杆6的后端设有顶升手柄5,该顶升手柄5是通过延长下横杆6形成的,顶升手柄5与顶升杆10分别位于下横杆6的两个端头,这样,当向下按下顶升手柄5时,由于杠杆作用,顶升杆10被向上顶起,从而使冲击钻头8对顶板13进行打孔。
支撑杆3通过固定支座14固定支撑在地面1上。顶升杆10的底部在下横杆6下方悬空并连接一个彩色插卡线锤2,该彩色插卡线锤2的绕线固定在顶升杆10底部的线锤绕线固定点4上,从而使彩色插卡线锤2能够控制冲击钻头8的打孔精度。
在顶升杆10的上部固定设置一块顶托固定板11,顶托固定板11作为冲击钻顶托12的一个支撑平台,使冲击钻顶托12保持稳定,确保冲击钻头8在打孔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6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滚轮架上锅筒加工的止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折叠伸缩钻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