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细纤维无纺布四板对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8379.5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0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孙进琳;王友忠;李银林;姜沈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繁盛超纤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8/02 | 分类号: | D04H18/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汉康 |
地址: | 321400 浙江省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无纺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刺无纺布领域,尤其是一种超细纤维无纺布四板对针装置。
背景技术
针刺法生产无纺布完全是通过一种机械作用,即针刺机的刺针穿刺作用,将蓬松的纤网加固抱合而得到强力。利用三角截面(或其它截面)棱边带倒钩的刺针对纤网进行反复穿刺。倒钩穿过纤网时,将纤网表面和局部里层纤维强迫刺入纤网内部。由于纤维之间的摩擦作用,原来蓬松的纤网被压缩。刺针退出纤网时,刺入的纤维束脱离倒钩而留在纤网中,这样,许多纤维束纠缠住纤网使其不能再恢复原来的蓬松状态。经过许多次的针刺,相当多的纤维束被刺入纤网,使纤网中纤维互相缠结,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力和厚度的针刺法非织造材料。
但是现有的针刺无纺布一般采用单板单刺对针装置,磁针只有一板,针刺只布置在一侧,生产出的超细纤维无纺布密度低,产品率低,产品品质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针刺无纺布采用单板单刺对针装置,生产处的超细纤维无纺布密度较低,产品率低,产品品质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超细纤维无纺布四板对针装置,使用四板刺针,提高超细纤维无纺布密度,提高产品率和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细纤维无纺布四板对针装置,包括进布辊及出布辊,进布辊与出布辊之间设置刺针机构,所述的刺针机构为四组,四组刺针机构分为两对,每一对均包括两组刺针机构,同一对的两组刺针机构上下布置。使用四板刺针,且上下相对布置,增加刺针的数量,同时也延长了针刺的过程,提高超细纤维无纺布密度,纤维之间的缠绕力大幅提高,无纺布表米娜更加平整、均匀,提高产品率和产品品质,同时也提高超细纤维无纺布的径向、纬向撕裂强度。
作为优选,进布辊与出布辊之间设置有两个棉网板和两个托网板,一个棉网板与一个托网板相对应,棉网板设置于托网板的上方,棉网板与托网板均设置有对应刺针的针孔。
作为优选,棉网板与托网板采用相同结构,均为槽形结构,棉网板与托网板相对布置时,槽形的底部相对,即棉网板的槽形底部朝下,托网板的槽形底部朝上,棉网板与托网板的槽形底部相分离并留出足够的间隙。
作为优选,上下对应的一对棉网板与托网板和另一对棉网板与托网板之间相分离。
作为优选,四组刺针机构布置于棉网板与托网板内,刺针机构的刺针朝向对应的棉网板的槽形底部和对应的托网板的槽形底部。
作为优选,刺针机构包括针梁,刺针等间距密布于针梁上,针梁连接有刺针往复机构。
作为优选,刺针往复机构包括曲轴,连接曲轴的连杆,针梁上固定有转轴,连杆的端部与转轴相套接。
作为优选,进布辊为两根,两根进布辊呈上下布置,出布辊为两根,梁滚出布辊呈上下布置,两进布辊之间的间隙、两出布辊之间的间隙和上下布置的同一对刺针机构之间的孔隙处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四板刺针,且上下相对布置,增加刺针的数量,同时也延长了针刺的过程,提高超细纤维无纺布密度,纤维之间的缠绕力大幅提高,无纺布表米娜更加平整、均匀,提高产品率和产品品质,同时也提高超细纤维无纺布的径向、纬向撕裂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布辊,2、棉网板,3、刺针,4、针梁,5、曲轴,6、连杆,7、转轴,8、出布辊,9、托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超细纤维无纺布四板对针装置(参见图1),包括进布辊1及出布辊8,进布辊与出布辊之间设置刺针机构。刺针机构为四组,四组刺针机构分为两对,每一对均包括两组刺针机构,同一对的两组刺针机构上下布置。进布辊为两根,两根进布辊呈上下布置,出布辊为两根,梁滚出布辊呈上下布置,两进布辊之间的间隙、两出布辊之间的间隙和上下布置的同一对刺针机构之间的孔隙处于同一平面。
进布辊与出布辊之间设置有两个棉网板2和两个托网板9,一个棉网板与一个托网板相对应,棉网板设置于托网板的上方,棉网板与托网板均设置有对应刺针的针孔。棉网板与托网板采用相同结构,均为槽形结构,棉网板与托网板相对布置时,槽形的底部相对,即棉网板的槽形底部朝下,托网板的槽形底部朝上,棉网板与托网板的槽形底部相分离并留出足够的间隙。上下对应的一对棉网板与托网板和另一对棉网板与托网板之间相分离。四组刺针机构布置于棉网板与托网板内,刺针机构的刺针3朝向对应的棉网板的槽形底部和对应的托网板的槽形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繁盛超纤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繁盛超纤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83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形式附加富媒体评论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多层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