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传动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8634.6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8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高福斌;蒋茂华;谢进;陈望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沈毅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传动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机械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柴油机传动齿轮。
背景技术
240型柴油机主要装于东风4系列内燃机车上。由于传动齿轮故障,影响柴油机的传动性能,造成柴油机不能正常工作,在2012年造成多台机车返厂修,给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的正常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齿轮传动系统工作不正常,可能引起柴油机更大的故障。因此,系统分析造成传动齿轮故障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彻底解决该质量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根据系统分析,目前240柴油机齿轮传动系统故障主要发生在中间传动齿轮上,主要故障表现为轴承故障、齿轮轴向间隙偏差等;为此,通过计算分析,设计一种传动齿轮,用来解决240柴油机中间齿轮故障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机传动齿轮,包括中间齿轮和中间支架,中间齿轮通过螺母和垫圈二紧固在中间支架上,中间支架与中间齿轮侧面连接处、设有隔圈一、隔圈二,隔圈一、隔圈二面对面设置,隔圈一套在中间支架上,隔圈二冷冻在中间齿轮内孔中,所述隔圈二末端套有挡圈,外侧套有滚动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隔圈一呈圆环形,内径处开有油槽,油槽上开有二个出油小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隔圈二为圆环形,内径与隔圈一相适应,外径与中间齿轮内孔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中间支架末端设有油路定位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油路定位套中间为油路孔,末端设有挡翅,挡翅用于与中间支架形成卡合,卡合连接处均设有垫圈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垫圈二可采用不同厚度的件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隔圈二需液氮冷冻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设计的传动齿轮,增加齿轮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措施,改善齿轮润滑,有效解决了240柴油机传动齿轮故障惯性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隔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隔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油路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圈,2、油路定位套,21、油路孔,22、挡翅,3、中间齿轮,4、隔圈二,5、螺母,6、垫圈,7、隔圈一,71、油槽,72、油孔,8、中间支架,11、开口销,12、滚动轴承,13、挡圈,14、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柴油机传动齿轮,包括中间齿轮3和中间支架8,中间齿轮3通过螺母5和垫圈二6紧固在中间支架8上,中间支架8与中间齿轮3侧面连接处、设有隔圈一7、隔圈二4,隔圈一7、隔圈二4面对面设置,隔圈一7套在中间支架上,隔圈二4冷冻在中间齿轮3内孔中,需要用液氮冷冻装配。隔圈二4末端套有挡圈13,外侧套有滚动轴承12。垫圈二6可采用不同厚度的件号。
如图2所示,隔圈一7呈圆环形,内径处开有油槽71,油槽上开有二个出油小孔72。
如图3所示,隔圈二4为圆环形,内径与隔圈一相适应,外径与中间齿轮内孔过盈配合。
如图1、4所示,中间支架8末端设有油路定位套2。油路定位套2中间为油路孔21,末端设有挡翅22,挡翅22用于与中间支架8形成卡合,卡合连接处均设有垫圈一。
工作时,压力油从油道14,进入中间支架8末端的油路定位套2,然后进入中间支架8中的油孔,通过隔圈一7上的油槽71,由油孔72进入滚动轴承12,润滑滚动轴承12,这样,通过机体油道,改原飞溅润滑为强迫润滑,可以改善齿轮的受力状况和润滑情况,以减少中间齿轮故障。同时隔圈一、隔圈二、等零件,也增加了齿轮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改善了滚动轴承的受力状况。
本实用新型为带有润滑作用的传动齿轮,有效解决了240柴油机传动齿轮故障惯性质量问题,自2013年以来经大修的240型柴油机没有发生传动齿轮故障情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86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