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冻干机用气/液氮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9328.4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8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F25D29/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6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冻干机用气 液氮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食品、医药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冻干机用气/液氮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冻干机是利用升华的原理进行干燥的一种设备,制冷系统是冻干机的核心装置。目前制药企业采用的冻干机均为机械制冷系统:制冷剂在一个密闭的系统经过压缩机压缩,在冷凝换热器的作用下转换成高压液体、再通过节流装置形成雾状、通过蒸发器蒸发吸热,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进行热交换。而冻干机的制冷系统因要求温度低,运行时间长,故一般需要采用高成本的双级压缩机组成制冷系统。现有的这种制冷方式因压缩机的压缩比限制,以及循环过程的冷量和热量的损失,能效低下,运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能量损耗小、液氮利用率高的冻干机用气/液氮制冷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冻干机用气/液氮制冷系统,包括换热装置、气/液氮混合装置、进液管路、进气管路、换热管路和保温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和气/液氮混合装置装设于保温装置的内腔,换热装置和气/液氮混合装置通过进液管路和换热管路与保温装置外部的设备连接,所述进气管路与保温装置的内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气/液氮混合装置布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气/液氮混合装置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连接有所述进液管路,气/液氮混合装置与第二换热器连接有所述换热管路。
还包括预冷管路,所述预冷管路一端连接在气/液氮混合装置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换热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盒体之间的进液管路上。
所述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一换热器与气/液氮混合装置之间连接有回气管路。
所述盒体上连通有延伸至外部的控压管路,所述控压管路上设有安全阀。
所述进液管路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预冷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
所述换热管路上设有温度监测元件和第三调节阀。
所述换热管路上设有压力监测元件,所述进液管路和进气管路上均设有压力调节阀。
所述保温装置包括盒体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覆在盒体外围,所述换热装置和气/液氮混合装置装设于盒体内腔,所述进气管路与盒体内腔连通。
所述进液管路和进气管路的进口端与气/液氮补充源连接,所述换热管路与所述冻干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冻干机用气/液氮制冷系统,换热装置和气/液氮混合装置装设于保温装置的内腔,换热装置和气/液氮混合装置通过进液管路和换热管路与保温装置外部的设备连接,进气管路与保温装置的内腔连通。该系统利用气/液氮混合装置将从进液管路和进气管路进入的液氮和氮气混合雾化,再经换热装置和换热管路而实现与冻干机的换热,达到制冷的目的,其运行成本低;而且,换热装置和气/液氮混合装置装设于保温装置的内腔,并通过进气管路通入的干燥的氮气保温,可防止保温装置内换热装置和气/液氮混合装置的结霜冻结,即形成了一种防霜技术,大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确保能量充分利用,提高了液氮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冻干机用气/液氮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冻干机用气/液氮制冷系统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换热装置;11、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2、气/液氮混合装置;3、进液管路;31、第一调节阀;4、进气管路;5、换热管路;51、温度监测元件;52、第三调节阀;53、压力监测元件;6、保温装置;61、盒体;62、隔热层;7、预冷管路;71、第二调节阀;8、回气管路;9、控压管路;91、安全阀;10、压力调节阀;13、气/液氮补充源;14、冻干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93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