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惯性动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9503.X | 申请日: | 2015-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应松 |
主分类号: | H02K53/00 | 分类号: | H02K53/00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付宝林 |
地址: | 652308 云南省红河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惯性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惯性动力装置,用于某些动力形式的转换场合。
背景技术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军事领域,需要临时发出交流电供电,而发电的动力机不能是内燃机等发热机器,不能产生热辐射,以免被远红外探测器等发现,而现场有的动力装置却只有直流电机和蓄电池,那该怎么办呢。这样的情形在农村的田野里、森林中或者果园里也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形是如果交流发电机的功率较大,启动的力矩较大,而现有的直流电机功率较小,又无法将交流电机启动时,问题就难以解决。对于这样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应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惯性动力装置,该装置能够以较小的启动扭矩获得更大的输出扭矩,从而无热辐射地推动较大功率的设备工作,以此解决特殊的用电等动力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惯性动力装置,它有机架、直流电机、变速器和重砣,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砣均匀分布在以主轴为中心的圆周上旋转,主轴安装在两个变速器之间,变速器安装在机架上,其中一个变速器为动力输入变速器,该变速器的输入轮与直流电机连接传动,另一个变速器为动力输出变速器,其输出轮与工作机构连接传动。
重砣为3-9个,每个重砣均安装在辐杆上,辐杆固定在主轴上。
辐杆为槽钢做成,槽钢与主轴交汇处有中心盘,中心盘与主轴和辐杆焊接固定为一体。
辐杆成对布置,重砣通过砣轴安装在辐杆对之间,重砣与辐杆对间还有砣销将重砣限定,以防止其自转。
重砣为一个圆环盘或者多个圆环盘叠加在一起。
重砣也可以均匀地安装在一个与主轴固定为一体的圆盘上。
主轴为三段联接轴,中间一段与辐杆固定并用轴承安装在机架上,两端的轴分别与两变速器连接,主轴各段间用联轴器连接。
在机架上有两个用来支撑轴承的副架,以增加机架的强度。
机架固定在矩形的地梁上,地梁为方钢等重型钢材做成,以便增回机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
直流电机与蓄电池或者电瓶连接起来,开动直流电机,电机通过皮带等方式与输入变速器连接传动,从而带动主轴转动,重砣随之转动,产生大扭矩惯性力,并通过输出变速器将动力输出,以带动工作机构工作。
本实用新型能够以较小的启动力矩获得更大的输出力矩,从而无热辐射地推动较大功率的设备工作,以此解决特殊的用电需求问题。在无交流电供应地区,这种装置能够方便地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驱动普通用电器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A-A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1-3中,各零部件的标号如下:
1-重砣;2-砣轴;3-砣销;4-辐杆;5-中心盘;6-主轴;7-轴承;8-副架;9-机架;10-地梁;11-输出皮带;12-输出轮;13-变速器;14-联轴器;15-输入轮;16-电机皮带;17-直流电机。
图1-3中,标号为1的重砣指全部重砣,标号为2的砣轴和标号为3的砣销分别代表全部的砣轴和砣销。同理,标号为7的轴承包括左右两个轴承,当然轴承还包含其轴承座等配件;标号为5的中心盘包括左右两边的中心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物为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地梁10是一个用大规格的沉重方钢焊接而成的方框,它与机架9连接固定为一体,增加了机架的稳定性,机架和副架8均用槽钢等材料做成,以便支撑主轴6等部件。图中的三根辐杆4通过中心盘5与主轴焊接为一体,使三根辐杆互成120度角。
如上所述各辐杆用槽钢做成辐杆对,使其从侧面看呈两层辐杆,在各辐杆对间通过砣轴2将重砣1安装固定,固定的方式可以是图中所示的用砣销3将整个重砣横插在辐杆对间,使其在转动时不能自转,以减少运动中的振动。固定方式还可以是焊接固定等。
辐杆的数量不一定是三个,但至少要三个,一般情况下3-9个就可以了。重砣的固定方式不一定是辐杆固定,还可以是用一个或两个大圆盘,将重砣焊接或者螺栓固定。甚至可以是一般柴油发动机的飞轮的形式。总之,重砣是为了产生足够的惯性扭矩,以便启动扭矩较大的设备。
辐杆的长度越大,产生的惯性扭矩越大,但过长的辐杆将增加运动的不平衡性,材料的强度也必须相应提高,这样势必增加制造的难度。究竟多大合适可以根据具体的动力输出需要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应松,未经李应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95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