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窥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0692.2 | 申请日: | 2015-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光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32 | 分类号: | A61B1/32;A61B1/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窥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科检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型窥阴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窥阴器用于阴道窥阴检查,妇女的阴道很深,它的外端是大小阴唇,内端是子宫颈口;它们经常处于闭合状态。若要检查阴道内和子宫颈口有无病变,就必须用窥阴器把大小阴唇和阴道撑开,直到暴露出子宫颈口及其周围的阴道穹窿,自内向外边退边查;将窥阴器两叶并拢,侧向沿阴道后侧壁缓慢放入阴道内,然后向上向后推进,同时将窥阴器转平并张开两叶,暴露宫颈与阴道壁;但现有的窥阴器操作时容易划伤阴道,其检查过程中,自内向外边退边查,但其视野仅仅是两叶撑开的距离,即窥阴器头部的范围,自内向外检查过程中,对于阴道往往检查不够全面,信息采集明显不足,对医生判断病症不利。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型窥阴器,能够由内向外影像检查,同时也可以直接通过智能型窥阴器头部直接肉眼观察,为后续病症的判断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窥阴器,包括外槽型柱,及设置于外槽型柱内侧的内槽型柱,及设置于内槽型柱和外槽型柱前端的观察窗,及贴合于观察窗内壁的微型摄像头,及一体制成外槽型柱和内槽型柱外侧,且设置于观察窗前沿的导向圆柱,及设置于外槽型柱后侧的滑槽;及通过螺栓卡接于滑槽上的限位框,及设置于外槽型柱和内槽型柱尾部的中空压柱;所述微型摄像头连接采集线;所述采集线沿中空压柱内部导出;所述内槽型柱内两侧和外槽型柱外两侧分别设置有两连片;所述连片通过铰接柱铰接;所述外槽型柱和内槽型柱贴合形成一两端中空的腔体;所述外槽型柱前端内边侧设置有内槽型柱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线连接到影像显示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摄像头为可拆卸结构。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窥阴器,使用时,观察面更广,且加入了影像设备观察,影像设备可以在智能型窥阴器闭合或没有光源的前提下,仍能够很好地图像捕捉传递工作,在能够提高病症观察的准确性的同时,也对阴道检查过程形成很好地保护,不会造成阴道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智能型窥阴器,包括外槽型柱1,及设置于外槽型柱内侧的内槽型柱2,及设置于内槽型柱和外槽型柱前端的观察窗3,及贴合于观察窗内壁的微型摄像头4,及一体制成外槽型柱和内槽型柱外侧,且设置于观察窗前沿的导向圆柱5,及设置于外槽型柱后侧的滑槽6;及通过螺栓卡接于滑槽上的限位框7,及设置于外槽型柱和内槽型柱尾部的中空压柱8;所述微型摄像头4连接采集线9;所述采集线9沿中空压柱5内部导出;所述内槽型柱2外两侧和外槽型柱1内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两连片10;所述连片10通过铰接柱11铰接;所述外槽型柱1和内槽型柱2贴合形成一两端中空的腔体;所述外槽型柱1前端内边侧设置有内槽型柱导轨12。
其中,所述采集线9连接到影像显示设备(未图示);所述微型摄像头4为可拆卸结构。
使用时,打开外加光源,将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窥阴器送入到阴道内侧,达到一定深度后,将限位框锁紧,接着按压空心压柱,内槽型柱沿内槽型柱导轨向前运动撑开,通过导向圆柱能够保护阴道,同时也能够增加观察视线,医务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外加光源对阴道内侧进行观察,由于导向圆柱设置于观察窗前沿,保证观察窗有一个角度能够对阴道内壁进行信号采集,通过影像显示设备将图像显示,医务人员能够对其进行检查,提高病症判断的准确性,在智能型窥阴器由内至外退出时,其仍能够不断进行信号采集。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光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光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0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