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壁件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2810.3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2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袁春华;张业元;林宏;段良辉;王敏辉;李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李发军 |
地址: | 4112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壁件成型模具,尤其适合作为一次成型和保证形状要求的模具。
背景技术
薄壁件具有质量轻、节约材料、结构紧凑等显著特点,并在航空、汽车、军工等诸多机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薄壁件刚性差、强度弱、加工易变形等特点,也导致了在加工过程中难于控制产生切振动或者材料不均匀产生的变形,使零件的机加质量难于得到保障。
某特种薄壁件加工属于机械加工中的难点技术,针对提出的特种薄壁件,相应薄壁件现有的加工方法比较繁琐,现有的模具包括压片落料模、壳体冲盂模、冲腰圆模、预成型模以及最终的壳体成型模,利用此系列模具可以加工出所要求某特种薄壁件,缺陷在于工艺路线复杂而且冗长,所需要模具数量繁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工次特种薄壁件成本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薄壁件加工中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薄壁件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可以大幅缩减模具数量,缩短工艺路线,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薄壁件成型模具,包括具有模腔的模体,位于模腔上方的冲头;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模腔具有两个镜像对称设置的弧形腔,两个弧形腔中的一个腔体内装有可转动的左动模,另一个腔体内装有可转动的右动模,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为镜像对称结构,该左动模和右动模上均开设有弧形缺口和弧形槽;所述冲头的冲压端为弧面结构;镜像对称设置的所述左动模的弧形缺口与右动模的弧形缺口在冲头冲压到位时组合形成包绕所述冲头冲压端的弧形腔;镜像对称设置的所述左动模的弧形槽与右动模的弧形槽在冲头冲压前用于放置待冲压的薄壁件,在冲头冲压到位时包绕成型后的薄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与弧形腔接触的部分为圆饼侧面,在圆饼侧面与弧形槽的一个侧壁面之间形成月牙台,在弧形缺口与弧形槽的另一个侧壁面之间形成一段凸台;所述凸台两个侧壁面形成为薄壁件的冲压成型面。进一步地,所述凸台外表面与弧形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与薄壁件的高度相等。
为了方便夹紧模体,所述模体底部固定装有下模板,该模体后侧固定装有后板。后板方便安装约束左动模和右动模。更进一步地,所述后板上装有两根转轴,所述左动模和右动模装在相应的转轴上,并可绕转轴转动。
所述冲头的顶端通过上模块装在模柄上。
优选地,所述左动模的下部与右动模的下部通过弹性元件相连,该弹性元件用于限制左动模和右动模在冲压时的转动角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水平布置的弹簧。
为了保证冲压时的稳定性,所述模体的底部宽度大于上部。
利用上述薄壁件成型模具加工薄壁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待成型的薄壁圆筒进行热处理,以提高薄壁圆筒的材料流动性;
S2、将装配好的薄壁件成型模具通过冲压机床定位夹紧,调整好冲头冲压深度;
S3、将待成型的薄壁圆筒调整合适形状后套装在左动模和右动模的弧形槽内;
S4、启动冲压机床,冲头向下冲击冲压左动模和右动模的弧形缺口,待成型的薄壁圆筒随着左动模和右动模的转动而形成预定形状的薄壁件;
S5、取下成型后的薄壁件进行后续处理。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三步工序分步加工,将复杂操作转化为简单操作,提出一种薄壁件成型的机械加工模具。薄壁件成型的机械加工模具主要由冲压部件、成型部件、承载部件组成。所述的冲压部件主要包括冲头、上模板、模柄。所述的成型部件主要包括左动模、右动模。所述承载部件由模体、下模板和后板组成,模体作为整个模具的结构骨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加工该薄壁件冲压装置数量,缩减了加工工序,降低了三分之二加工成本,同时提高产品合格率。解决了薄壁件整体工序中,加工繁琐,成型不到位,表面粗糙度不达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产品结构特征,利用冲头垂直运动带动左右动模的相对旋转,使的冲头底面和左右动模的侧面紧密接触,并通过径向力,产生拉伸力,使预成型薄壁件发生塑性变形。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便于从设备上装卸,生产周期短,特别适合相应科研产品的加工试制,也适合大批量产品的生产。
4、各零件的尺寸配合的合理设计使该机构得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2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