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控制臂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4703.4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8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柱;朴商真;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项奥斯特姆(苏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控制臂。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汽车控制臂的汽车。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汽车控制臂(Controlarm,也称摆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汽车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汽车控制臂(包括与之相连的衬套及球头)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其承受着汽车行驶中的各种载荷,其强度、刚度对整车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
传统的控制臂通过铆接方式和球头连接,工艺步骤较多且复杂,也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此外,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焊接控制臂,控制臂分为上体和下体两部分,在制造过程中上体和下体分别冲压成型后,采用点焊或缝焊等焊接方法将上下体合并到一起,生产制造工序多,生产效率较低。而且会增加控制臂总成质量,并且焊接总成变形很难控制,造成产品一致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臂,其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既要满足了强度和刚度的需求,同时还减小了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属的汽车包括汽车控制臂,该汽车控制臂具有的技术效果,包含该汽车控制臂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L型控制臂本体,所述控制臂本体顶角端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中设有与车架连接的连接轴套;所述控制臂本体一边端设有球头孔,所述球头孔上设有球头销总成;所述控制臂本体另一边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与车架连接的轴套总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控制臂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控制臂的一边端压入球头,球头连接转向节,用以控制汽车的转向。两端则可以同车架或者其他零部件部位进行固定,使控制臂稳定作用。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控制臂,所述的控制臂本体表面中部设有增强部。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控制臂,所述的控制臂本体侧面设有翻边。
通过在控制臂本体设置增强部以及在侧面设有翻边,进一步增加产品的强度和刚度,使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控制臂,所述控制臂本体一边端设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一减重孔为三角形通孔。在增强部侧设有第一减重孔,该减重孔形状与控制臂本体相适应,在不影响控制臂刚度和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重量,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节约资源。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控制臂,所述控制臂本体另一边端设有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二减重孔为圆形通孔。可以进一步降低控制臂的重量,降低生产的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控制臂,所述的连接轴套两端和轴套总成两侧还设有端子。通过设置端子,方便控制臂与车架或者其他零部件结构固定连接。其中,连接轴套可以通过选择调整端子的角度,适应不同结构的车架或者其他零部件结构。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控制臂,所述的控制臂本体为单层钢板冲压成型的一整体结构的控制臂本体。采用冲压成型的钢制汽车控制臂,不仅工艺简单,而且原材料来源广,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在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可以选择质量还较轻的材料,例如铝合金材质,可以进一步使控制臂重量下降并且增加制造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控制臂,所述的连接轴套和轴套总成为橡胶衬套组件或液压衬套组件。橡胶衬套组件或液压衬套组件具有较大的阻尼,可以有效的控制来自路面不平而引起的振动,增加车辆行驶的操纵性和舒适性。在保证纵向柔度的前提下,还能有效地提高汽车前悬架的侧向刚度,提高整车的操作稳定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控制臂,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既要满足了强度和刚度的需求,同时还减小了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包括汽车控制臂,该汽车控制臂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汽车控制臂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臂本体、2轴孔、3球头孔、4球头销总成、5连接轴、6增强部、7翻边、8第一减重孔、9第二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项奥斯特姆(苏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浦项奥斯特姆(苏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4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