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烧结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4791.8 | 申请日: | 2015-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1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国;吴奎辰;肖伶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5/18 | 分类号: | F27B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烧结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烧结炉。
背景技术
真空烧结炉是一种在高温下,通过加热模块(电热丝或电热板)对内部进行加热,使陶瓷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的炉具,真空烧结炉是在真空环境中对被加热物品进行保护性烧结的炉子,其加热方式比较多,如电阻加热、感应加热、微波加热,真空烧结炉由于在烧结时,内部为真空密闭空间,如果内部湿度过高,又无法排出,会导致内部气压过大,虽然有气体调节装置对内部气体进行调节,但是由于水分子正蒸发过程中为吸热反应,对烧结效果产生影响,且特别是实验用真空烧结炉,要求精度更高,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消极效果,且在正常情况下,长时间不使用且又积聚有水分子,会是烧结炉表面锈蚀,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检测炉膛内部湿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烧结炉,包括架体、炉膛、箱门以及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度检测电路,所述湿度检测电路包括
感应模块,用于感应炉膛内部湿度,当炉膛内部湿度高于预设值时,发送超湿信号;
第一延时模块,当接收到的超湿信号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时,发送校准信号;
第二延时模块,接于第一延时模块,当接收到的校准信号超过第二预设时间时,发送使能信号;
告警模块,接于第一延时模块,当接收到校准信号时,提醒使用者炉膛内部湿度过高;
执行模块,接于第二延时模块,当接收到使能信号时,发送除湿信号;
保护开关常开触点,串联于外部交流电源与加热模块之间,响应于执行模块,当接收到除湿信号时,控制加热模块工作。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应模块包括
基准部,用于提供作为预设值的基准电压;
采样部,用于感应炉膛湿度并转化为采样电压;
比较部,接于基准部和采样部,用于比较基准电压和采样电压的值;
执行部,接于比较部,用于输出超湿信号。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延时模块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一时间继电器线圈,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线圈设置有第一预设时间。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延时模块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时间继电器线圈,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线圈设置有第二预设时间。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告警模块包括串联设置的蜂鸣器和告警灯。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行模块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时间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继电器线圈,所述保护开关常开触点受控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动作。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准部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耦接的节点提供基准电压,所述第三电阻为可调电阻。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体设置有行程开关,当所述箱门闭合时,所述行程开关动作以屏蔽除湿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起到了如下效果:通过独立电池,可以自动起到对炉膛内部湿度进行检测的效果,当炉膛内湿度过高时,一来可以对使用者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及时解决湿度过高的问题,二来通过驱动加热模块对炉膛加热除湿,防止湿度过高导致后续烧结质量受到影响,而通过原有的加热模块对其进行除湿处理,简单合理,节省设计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1a、架体;11a、行程开关;2a、控制面板;3a、压力计;4a、炉膛;5a、箱门;1、感应模块;11、基准部;12、采样部;13、比较部;14、执行部;2、第一延时模块;3、第二延时模块;4、告警模块;5、执行模块;6、加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4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