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上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7083.X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6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30 | 分类号: | H05K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张耐寒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上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电路板的加工技术,尤其涉及自动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也称为软板或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但是柔性电路板也存在某些部位刚性不够的缺点,此时需要使用补强机将补强片贴于该些部位从而增加刚性。
现有的补强机中,为了避免柔性电路板受到机械损伤,柔性电路板在贴附补强片之前的上料操作和柔性电路板在贴附补强片之后的取料操作均由人工完成,而且,上料位及下料位的柔性电路板堆叠摆放,相邻柔性电路板之间通过隔板隔离,用于防止相互碰撞摩擦损伤,因此,人工操作时,需要对柔性电路板和隔板上下料,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因为误操作同样造成柔性电路板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上下料装置,能自动地、稳定地完成柔性电路板和隔板的上下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机架、用于吸附抓取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吸盘装置、用于吸附抓取隔板的第二吸盘装置、第一滑移组件和第二滑移组件,机架上依次沿X轴方向设有用于柔性电路板和隔板上料的上料台、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贴附补强片的贴片台和用于柔性电路板和隔板下料的下料台;第一滑移组件和第二滑移组件均安装于机架且高低相错,第一吸盘装置通过第一滑移组件与机架沿X轴方向滑动配合,第二吸盘装置通过第二滑移组件与机架沿X轴方向滑动配合;第一吸盘装置和第二吸盘装置均位于上料台、贴片台、下料台上方。
优选地,第一滑移组件包括支撑架、滑杆、第一滑块和连接杆,支撑架由机架的顶部悬空横向伸出,滑杆沿X轴方向固定于支撑架,第一滑块与滑杆滑动配合,连接杆沿Z轴方向滑动穿设于第一滑块,且该滑杆的底端与第一吸盘装置固接。
优选地,第一滑块固定有一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杆固接。
优选地,第二滑移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沿X轴方向固定于机架,第二滑块的一端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第二滑轨沿Z轴方向固定于第二滑块的另一端,该第二滑轨与第二吸盘组件滑动配合。
优选地,第一吸盘装置包括支架、分布于支架上的若干吸盘组件、若干调节板以及用于夹紧固定调节板和支架的若干紧固件,支架上分布有与吸盘组件数量相同的第一调节长槽,各第一调节长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调节板上开有第二调节长槽,该第二调节长槽与第一调节长槽一一对应且相互交叠,紧固件穿接于第一调节长槽和第二调节长槽,调节板通过紧固件与支架固接,调节板以紧固件为铰轴铰接于支架。
优选地,吸盘组件包括吸头和固定直杆,吸头固定于固定直杆的底端,固定直杆的顶端与调节板的一端固接。
优选地,紧固件包括手柄、螺杆和螺母,螺杆固定于手柄一端,且螺杆接于第一调节长槽和第二调节长槽,螺母与螺杆螺纹配合并将螺杆和扳手锁紧于调节板。
优选地,支架呈矩形,位于支架四个边角的固定直杆底端固定套装有压紧件,该压紧件包括内撑块和压块,压块内设有开口,内撑块固定套装于固定直杆底端且嵌置于开口内,内撑块的侧壁开有固定孔,压块的侧壁开有与固定孔位置对应的调节槽,该调节槽与固定孔相通,且该调节槽沿竖向延伸。
优选地,自动上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于调节杆的一端,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直杆固接。
优选地,第二吸盘装置与第一吸盘装置相同。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滑移组件和第二滑移组件的带动,使第一吸盘装置、第二吸盘装置可稳定地从上料台、贴片台、下料台之间切换移动,从而自动、稳定地完成了柔性电路板的上料、贴片和下料动作,省去了人工劳动的麻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关键是,由于柔性电路板和吸附隔板分别通过第一吸盘装置、第二吸盘装置来互不干涉地吸附并被带动移动,因此可进一步提升上下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吸盘装置或第二吸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70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电镀半孔的多层线路PCB板生产线
- 下一篇:插件机的弯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