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7191.7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1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柏军;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23 | 分类号: | C03B23/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弧 过渡 衔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
背景技术
3D玻璃盖板具有平板和两侧弯折的弧形板。在相关技术中,3D玻璃盖板的加工方法一般采用两种,一种为首先进行热弯处理,然后进行CNC外形加工;另一种为首先进行CNC外形加工(2D/2.5D),然后再进行热弯处理。以上两种方法处理得到3D玻璃盖板结构中,平板与弧形板的衔接端面处会有凸起或接痕,过渡不圆滑,产品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图纸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所述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非常顺滑,没有明显接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相连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第三边沿、第四边沿和第五边沿,所述第三边沿与所述第二边沿平行且相连,所述第四边沿与所述第三边沿相对设置,所述第五边沿设在所述第三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不在同一平面内延伸,所述第五边沿与所述第一边沿相连且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五边沿与所述第四边沿之间形成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五边沿形成为圆滑过渡的曲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第一倒角到第二倒角为一个渐变的变化过程,第一边沿、第五边沿和第四边沿可以实现圆滑过渡相连,不会出现折痕或者凸起等结构,可以有效的去除接痕,结构规整、外形美观。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边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边沿的延伸方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倒角为60度-80度,所述第二倒角为35度-45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倒角为70度,所述第二倒角为4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边沿形成为角度线性渐变线或角度非线性渐变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形成为平面形板,所述第二板体形成为弧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圆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板体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100;
第一板体10;第一边沿11;第二边沿12;
第二板体20;第三边沿21;第四边沿22;第五边沿23;
第一倒角101;第二倒角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100。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100包括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第一板体10具有相连的第一边沿11和第二边沿12。第二板体20具有第三边沿21、第四边沿22和第五边沿23。
第三边沿21与第二边沿12平行且相连,第四边沿22与第三边沿21相对设置。第五边沿23设在第三边沿21和第四边沿22之间,并且第五边沿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边沿21和第四边沿22的端部相连。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不在同一平面内延伸。第五边沿23与第一边沿11相连且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角101。第五边沿23与第四边沿22之间形成有第二倒角102。第五边沿23形成为圆滑过渡的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7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