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7802.8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0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冯菊;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菊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650032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领域中胃管是一种常用的器械,胃管通常是通过鼻腔安插至胃内,由胃管注入食物、药物或进行肠胃减压,插入胃管后需要进行固定,以免胃管脱落。而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固定方式只是简单的通过胶布粘贴,因此固定的非常不牢固,胃管容易脱出。从而,大多数患者的胃管或胃肠营养管留置非常困难,或是术中留置的,脱出后影响肠内营养的实施,不利于胃部引流,延缓患者康复。另外,还有使用棉线固定,棉线的松紧不好把握,系得过松容易脱落,系得过紧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并且很小的作用力就能使胃管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胃管固定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胃管固定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装置,包括胃管套、固定带、连接线、左束带和右束带;所述固定带上安装所述的胃管套,所述左束带右端通过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的胃管套与所述右束带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胃管固定装置在使用时,胃管固定于所述胃管套中,牵拉所述左束带和所述右束带各自的自由端并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胃管套呈U型状,该U型胃管套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上;并且,所述连接线穿进该U型胃管套的一侧壁,直至穿过该U型胃管套的另一侧壁。
可选地,所述胃管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线上的固定扣,并且在所述连接线与所述U型胃管套两侧壁的外壁连接处分别安装有该固定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扣包括本体、至少一个穿孔和盖片;其中,所述穿孔设置在该本体上,所述盖片固定于该本体上,并且所述盖片的一部分盖住至少一个所述的穿孔。
可选地,该U型胃管套的内壁上设置有摩擦块。
可选地,所述固定带采用具有粘合能力的带子,并且具有粘合能力的一端面上安装有所述的胃管套。
可选地,所述的胃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套环,该套环安装在所述左束带的自由端上;所述左束带和所述右束带的两个自由端进行连接时,通过将所述右束带的自由端套接到所述右束带端部的套环中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束带右端面上设置了粘贴部,在所述左束带和所述右束带的两个自由端连接固定时通过所述的粘贴部紧固。
可选地,所述的连接线采用的是棉线。
进一步地,所述胃管套安装在该固定带的居中位置上。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管固定装置,通过所述固定带上安装所述的胃管套,所述左束带右端通过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的胃管套与所述右束带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胃管固定装置在使用时,胃管固定于所述胃管套中,牵拉所述左束带和所述右束带各自的自由端并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胃管套呈U型状,该U型胃管套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上;并且,所述连接线穿进该U型胃管套的一侧壁,直至穿过该U型胃管套的另一侧壁。从而,所述胃管固定装置能够实现胃管不易脱出,固定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胃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阅图1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胃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胃管固定装置包括胃管套1、固定带2、连接线3、左束带4和右束带5。其中,固定带2上安装所述的胃管套1,左束带4右端通过连接线3穿过所述的胃管套1与右束带5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胃管固定装置在使用时,胃管可以固定于胃管套1中,固定带2固定在鼻部或嘴唇上方,牵拉左束带4和右束带5各自的自由端并连接在一起。需要指出的是,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调整左束带4和右束带5连接的松紧度,进而调整胃管套1的松紧度。
较佳地,所述胃管套1安装在该固定带2的居中位置上。优选地,胃管套1呈U型状,该U型胃管套1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带2上。并且,连接线3穿进该U型胃管套1的一侧壁,直至穿过该U型胃管套1的另一侧壁。作为另一优选地实施例,该U型胃管套1的内壁上设置有摩擦块,可以增大胃管套1和胃管之间的摩擦力。另外,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线3采用的是棉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菊,未经冯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7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