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8035.2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2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程博;王瑾;曹锋;杨建东;叶恒青;高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精密控制点胶的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点胶装置又称点胶机、涂胶机、滴胶机、打胶机、灌胶机等,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主要用于产品工艺中的粘接、灌注、涂层、密封、填充、点滴、线形/弧形/圆形涂胶等。
现有的流体类点胶装置,一般采用以气压推动流体的方式,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点胶针头进行点胶,再通过控制气压通断时长和气压大小来控制点胶量,但是这种点胶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单纯地以气压作为流体流动的动力,其点出来的流体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压的大小,而流体的粘度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粘度会变大,因此要保证流体点的一致性,就要实时监测压力,并作相应调整,或者实时调整点胶时间,不便于控制,精确度不高。
2、在点胶过程中,有一些流体由于装置内腔不密封,很容易就会变干凝固,影响使用。
综上所述,传统的气压推动流体的点胶方式不适合在高精度、高效率的电子及半导体元器件作业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点胶装置,其结构简单、控制精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点胶装置,包括点胶单元、供气单元和储胶单元。
具体而言,所述点胶单元包括上基座、下基座、撞针、挡胶组件、驱动组件、限位组件和点胶针头;
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分别设于挡胶组件的相对两侧,并且与挡胶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上基座被贯穿形成活动腔;所述下基座被贯穿形成点胶通道;所述挡胶组件将活动腔和点胶通道隔离;
所述上基座的侧壁设有通气孔,与所述供气单元连通;所述下基座的侧壁设有进胶口,与所述储胶单元固定连接;所述点胶通道下端开口为出胶口;
所述撞针设于活动腔内;所述撞针的一端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压紧挡胶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设于上基座的上端,其朝向活动腔的一侧与驱动组件连接;
所述点胶针头设于下基座的下端,通过出胶口与点胶通道连通。
进一步说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调节座与限位座;
所述调节座沿中心轴被贯穿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上端开口为第一排气口,下端开口压靠在撞针的上端面;所述收容腔的下端开口的外径小于撞针上端面的外径;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收容腔内;
所述限位座固定在上基座的上端,其下端位于活动腔内;所述限位座为筒状结构,套设于调节座的外壁,两者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座下端的内径小于撞针上端面的外径。
进一步说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锁紧螺母,其位于限位座的上端,并且与调节座螺纹连接。
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排气口为六角结构,其水平截面为正六边形。
进一步说明,所述挡胶组件为可产生弹性形变的隔膜。
进一步说明,所述隔膜中心处设有一圆孔;所述圆孔外侧设有环形槽;所述撞针的针头位于圆孔内。
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基座在靠近挡胶组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排气口。
进一步说明,所述驱动组件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说明,所述撞针上端的外侧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第一密封装置;所述第一密封装置抵靠在撞针与上基座内壁之间。
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基座下端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密封装置;所述第二密封装置抵靠在上基座与撞针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点胶装置通过控制撞针压紧或松开隔膜来关闭或打开进胶口,实现自动化点胶操作。完成点胶后,隔膜会关闭进胶口,隔绝点胶单元和储胶单元,使得储胶单元内的流体不容易变干凝固而影响使用。在开始点胶前,工作人员旋转调节座到合适的位置,设定好撞针可移动的行程,即可控制点胶量的多少,保证流体点的一致性,操作精密、方便。除此之外,限位组件可以防止撞针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受压冲出活动腔,确保点胶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基座、2-下基座、3-撞针、4-挡胶组件、5-驱动组件、6-限位组件、7-点胶针头、8-输胶组件、9-储胶筒、11-活动腔、12-通气孔、13-第一排气口、14-第二排气口、15-第二密封装置、21-点胶通道、22-进胶口、23-出胶口、31-第一密封装置、41-环形槽、61-调节座、62-限位座、63-锁紧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8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