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竹架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0178.7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3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枫;卢艺舟;张叶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21V21/108 | 分类号: | F21V21/1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2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架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竹架灯。
背景技术
电灯作为人类的照明工具,已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灯罩作为电灯的一部分也有很长的历史,现有灯具的灯罩存在体形较小、不能站立、装饰性差、缺乏审美感等缺陷。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站立式的灯具[申请号:201410252034.X],包括:摆台本体、灯筒、装饰灯和摆台帘,所述的摆台本体形状为长方体,所述的摆台本体上的四个对应的面上均设置有长方形的通孔,所述的摆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灯筒,所述的灯筒上设置有灯筒罩,所述的摆台本体上的通孔处均设置有摆台帘。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装饰性差、缺乏美感、摆放不牢靠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形高挑,摆放稳定的竹架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竹架灯,包括竹架结构,竹架结构上设有固定灯具的灯座,其特征在于:竹架结构包括由竹条组成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的顶部设有一个固定上支架中的所有竹条顶端的顶部固定圈、底部设有一个固定上支架中的所有竹条底端的底部固定圈,下支架中的所有竹条的一端固设在底部固定圈上、另一端呈自由状态置于地面,灯座固设于底部固定圈上端面上。下支架中的所有竹条的一端固设在底部固定圈上、另一端呈自由状态置于地面的结构使摆放时更稳定,同时由于灯座是设在上支架的使其看起来更高挑,且由于采用竹制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环保。
优选地,上支架为笼体,笼体为若干根两端为弧型的竹条,其两端分别周向间隔均匀地固定在顶部固定圈和底部固定圈上。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利于散热。
优选地,下支架呈上方小下方大的圆台形。摆放更稳定。
优选地,下支架中部靠下方处还设有若干个由绳索将下支架中的所有竹条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圈。连接圈使下支架的连接更为牢固,同时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优选地,顶部固定圈和底部固定圈均由竹制材料制成。利于环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竹架灯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形高条优雅、摆放稳定性好、散热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竹架结构1、上支架11、笼体111、下支架12、顶部固定圈13、底部固定圈14、连接圈15、灯具2、灯座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至2所示,本竹架灯,包括竹架结构1,竹架结构1上设有固定灯具2的灯座3,其特征在于:竹架结构1包括由竹条组成的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上支架11的顶部设有一个固定上支架11中的所有竹条顶端的顶部固定圈13、底部设有一个固定上支架11中的所有竹条底端的底部固定圈14,下支架12中的所有竹条的一端固设在底部固定圈14上、另一端呈自由状态置于地面,灯座3固设于底部固定圈14上端面上,下支架12中的所有竹条的一端固设在底部固定圈14上、另一端呈自由状态置于地面的结构使摆放时更稳定,同时由于灯座3是设在上支架11的使其看起来更高挑,且由于采用竹制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环保。
具体地,这里的上支架11为笼体111,笼体111为若干根两端为弧型的竹条,其两端分别周向间隔均匀地固定在顶部固定圈13和底部固定圈14上,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利于散热;这里的下支架12呈上方小下方大的圆台形,摆放更稳定。
进一步地,这里的下支架12中部靠下方处还设有若干个由绳索将下支架12中的所有竹条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圈15,连接圈15使下支架12的连接更为牢固,同时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这里的顶部固定圈13和底部固定圈14均由竹制材料制成,利于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01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