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投影机高效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1314.4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4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曾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影院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16 | 分类号: | G03B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鲤鱼门街1号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机 高效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机高效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发热量的高压汞灯做光源的数字光处理器前投投影机,如图1所示,一般均采用2颗以上的风扇来给系统做散热,通常是针对高压汞灯设置一颗专门的散热风扇,然后使用1-3颗甚至更多的风扇来实现系统热量的排出。这样的设置可以确保投影机的工作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可是对一些使用灯泡功率不高,亮度在2500流明以下的普通投影机,这样的设定会散热能力过剩及结构太复杂,造成成本和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投影机高效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投影机高效散热装置,包括机壳和投影模组,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所述投影模组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投影模组包括灯泡,所述机壳内设有主板、电源板、风扇;所述机壳内还设有风道;所述风扇是一颗,该风扇在进风口、出风口、风道的贯通作用下进行空气流动实现对灯泡以及整个投影模组的散热。
所述风扇是单个的,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灯泡的旁边,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风道是一独体结构,所述风道具有中间呈弯折状的腔体部,腔体部的进口端呈现接近正方形的开口,腔体部的出口端呈现接近长方形的开口;沿着所述进口端往所述出口端的方向,所述腔体部的横向截面依次变宽、纵向截面依次变窄。通过此风道实现对投影灯泡内部的散热。
所述风道是一个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包括位于机壳内沿着所述进风口、风扇、灯泡、出风口前进的风向流通方向的空隙。该空隙是实现投影整机系统的散热。
所述风道的进口端对应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风扇的底部,所述风道的出口端的其中一部分是对应灯泡内部,所述风道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是对应灯泡周围空间,然后通过投影系统出风口,将热量排出投影机外。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1颗风扇散热,简化了投影机的结构和生产工序,减少了风扇及其相应固定零件的使用,实现了投影机降低成本和降低能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数字光处理器投影机的散热布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风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2、图3所示,投影机高效散热装置,包括机壳和投影模组,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所述投影模组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投影模组包括灯泡1,所述机壳内设有主板2、电源板3、风扇4;所述机壳内还设有风道5;所述风扇是一颗,该风扇在进风口、出风口、风道的贯通作用下进行空气流动实现对灯泡以及整个投影模组的散热。
所述风扇是单个的,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灯泡的旁边,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风道是一独体结构,所述风道具有中间呈弯折状的腔体部,腔体部的进口端6呈现接近正方形的开口,腔体部的出口端7呈现接近长方形的开口;沿着所述进口端往所述出口端的方向,所述腔体部的横向截面依次变宽、纵向截面依次变窄。
所述风道是一个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包括位于机壳内沿着所述进风口、风扇、灯泡、出风口前进的风向流通方向的空隙。
所述风道的进口端对应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风扇的底部,所述风道的出口端的其中一部分是对应灯泡内部,所述风道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是对应灯泡周围空间,然后通过投影系统出风口,将热量排出投影机外。
结合图1所示,图1中是目前用的多风扇投影机系统,风扇3专门设置来给灯泡4内部散热,风扇1风扇2实现排气和给系统其它零部件散热,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及成本能耗较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影院线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影院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1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频率可调谐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