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点触发安全带提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2350.2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5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何松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信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48 | 分类号: | B60R2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20 | 代理人: | 陈领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发 安全带 提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点触发安全带提醒装置。
【背景技术】
随近年来,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乘员行驶安全保护的考虑,车辆对于乘员人体占用可侦测性判别的要求也日益加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对乘员座椅的使用情况进行侦测判断,不仅能够对安全带的使用情况进行提醒,也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对乘员安全带的主动预紧、安全气囊的展开控制等方面提供判断。汽车安全带是保障驾驶员和乘车人员安全的重要设施,据统计数据显示,行车时系好安全带能显著降低发生意外事故时的人员伤亡。现在的机动车辆一般会装备乘员安全系统,通常乘员安全系统包含安全带提醒传感器和气囊点火控制器。例如安全带提醒装置与安全带开关结合来探测出一个未系安全带的乘员,然后以合适的声音和灯光信号提醒乘员佩戴安全带。
目前普遍使用的安全带提醒装置的安装方法是,在座椅装饰蒙皮和座椅泡沫垫之间安装单点触发控制的压力传感器。而单点触发控制技术存在容易误报的问题,如副驾座椅上摆放一定重量的物品就会触发提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误报及错报的可靠的双点触发安全带提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双点触发安全带提醒装置,包括传感单元、连接线束、检测触点和连接器,所述检测触点设置有四个,两个检测触点串联组成第一双检测触点组,两个检测触点串联组成第二双检测触点组,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的两个检测触点之间的导线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的两个检测触点之间导线电连接,所述传感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和所述第二双检测触点组之间,所述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和所述第二双检测触点组通过连接线束与连接器连接,以便于安装,所述检测触点的接触面积为1.5-2cm2。
所述连接线束与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和所述第二双检测触点组连接处设置有胶块,以便于绝缘和提高弯折性。
四个所述检测触点安装于″工″字型载具上,所述传感单元也安装于″工″字型载具上。
本实用新型四个检测触点呈工字状排列,通过先串联后并联的电路连接,当至少两个检测触点检测到压力时才会输出有乘员的信号,这样可以增大检测面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同时又避免了放置物品时出现误报。所述的连接线束为金属导线,与传感单元连接,用来传导传感单元中的检测信号。所述的胶块位于传感单元与连接线束的连接处,可以保护连接处防止连接处的线束磨损脱落。所述的连接器位于连接线束的末端,通过该连接器可以将压力信号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检测面积较大,使得检测更加灵敏,同时又避免了误报;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多点触发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多点触发检测装置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多点触发检测装置在汽车座椅中应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双点触发安全带提醒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传感单元1、连接线束3、检测触点(5、6、7、8)和连接器4,所述检测触点设置有四个,两个检测触点(7、8)串联组成第一双检测触点组,两个检测触点(7、8)串联组成第二双检测触点组,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的两个检测触点之间的导线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的两个检测触点之间导线电连接,所述传感单元1安装于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和所述第二双检测触点组之间,所述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和所述第二双检测触点组通过连接线束3与连接器4连接,以便于安装。所述连接线束3与所述第一双检测触点组和所述第二双检测触点组连接处设置有胶块2,以便于绝缘和提高弯折性,以保护连接处防止连接处的线束磨损脱落。所述的连接器位于连接线束的末端,通过该连接器可以将压力信号输出。。四个所述检测触点安装于″工″字型载具上,所述传感单元也安装于″工″字型载具上。所述检测触点(5、6、7、8)的接触面积为1.5-2cm2,可以有效的提高接触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信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信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2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电池
- 下一篇:用于机动车的车顶安全气囊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