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机体缸孔间网格式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2453.9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强;冯广浩;乌永波;包勿仁;孙朝龙;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122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机体 缸孔间 网格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机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体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发动机缸体的冷却技术中,小排量发动机缸孔之间多采用两侧水套直接相通的形式,但是对于相对大排量的发动机来说,因为气缸内热量很大,在两缸之间通过铸造件的实体进行分隔以防止缸孔热变形。这样对于两个气缸间的机体冷却就造成困难。目前有的厂家在两缸之间只采用单一的通水孔进行冷却,其方式是:来自发动机机体水套的冷却水通过该通水孔从两缸之间流过。显然这种通水孔的设计其冷却效果非常有限,由于造成热应力差异较大而使机体缸孔变形,导致机体的缸孔发生“拉缸”的故障。
而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网格化的冷却结构,使缸体的冷却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机体缸孔间网格式冷却结构,以满足大排量发动机气缸体的冷却的要求。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柴油机机体缸孔间网格式冷却结构,在柴油机机体两气缸中间的铸造实体上设有竖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组成的网格水孔,竖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相互连通。铸造实体的上端与发动机气缸盖连接,在网格水孔的下方的铸造实体上设有横向水道。横向水孔与发动机机体水套腔相通,网格水孔顶端的竖向水孔和斜向水孔与发动机气缸盖的水套腔相通。
作为一种实质性的创新,目前机体水套间仅仅设有横向水孔,无论是从冷却水的循环路径方面,还是从强化传热方面考虑,在机体两缸孔中间的铸造实体位置增加网格状的水孔,将带来明显的冷却效果。冷却水通过“网格结构”的通道进入到缸盖的水腔内,这比从冷却水套的分支取水结构增加了水流速度,使得缸孔壁温度随着冷却水流速流量的加快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减少因缸孔温度过高而导致缸孔热变形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缸孔间机体的冷却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减小机体缸孔周围壁厚的热应力,有效降低了缸孔热变型的潜在隐患。在机体的两缸孔中间的铸造实体位置增加网格状的水孔,不会影响机体的机械强度。网格水孔连通了机体水套与缸盖水套,使机体内的冷却水低阻进入缸盖水套,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冷却水的整体循环速度,提高机体水套内冷却水的流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缸体部分冷却水水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缸体与缸盖连接后的冷却水水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柴油机机体缸孔间网格式冷却结构,其结构是:在柴油机机体两气缸中间的铸造实体1上设有竖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组成的网格水孔2,竖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相互连通。铸造实体的上端与发动机气缸盖5连接,在网格水孔的下方的铸造实体上设有横向水道3。横向水道与发动机机体水套腔4相通,网格水孔顶端的竖向水孔和斜向水孔与发动机气缸盖的水套腔6相通。
网格水孔中竖向水孔与斜向水孔互成45°夹角,并且斜向水孔与所述发动机机体水套腔相通。
竖向水孔的孔径为斜向水孔的孔径为
该结构根据CFD流体力学计算后,经多次实验改进而完成,并在多型号的大功率柴油机上实施,其发动机整体的冷却效果都非常理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24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及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 下一篇:用于提高机动车辆性能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