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导航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3494.X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5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68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导航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导航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导航是每辆车必备的娱乐设备,它已为车辆内的乘坐人员提供娱乐节目及驾驶路线的向导。由于车载导航重量较重,必须通过专用的固定装置安装在汽车的仪表板本体上。现有固定装置较为复杂,安装定位相当麻烦,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故有必要对现有车载导航的固定装置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车载导航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载导航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前壳体和后壳体组成;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设置有螺孔,固定板的上表面沿环形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卡条;所述后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孔,所述后壳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与沉孔相连通;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面还设置有两条直卡条。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卡条的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沉孔设置有不同形状的定位连接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载导航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前壳体和后壳体组成;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设置有螺孔,固定板的上表面沿环形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卡条;所述后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孔,所述后壳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与沉孔相连通;所述后壳体的后端面还设置有两条直卡条。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能通过壳体将车载导航本体快速固定在汽车的仪表板本体上,整个过程的定位方便,安装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壳体;2、后壳体;2-1、固定板;2-2、沉孔;2-3、直卡条;
2-4、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载导航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前壳体1和后壳体2组成,车载导航本体通过前壳体1和后壳体2相固定固定,该连接方式与电视屏幕与其壳体连接相同,故不在此详说;所述后壳体2的后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设置有螺孔,固定板2-1的上表面沿环形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卡条;所述后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孔2-2,所述后壳体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导向槽2-4,导向槽2-4与沉孔2-2相连通,在汽车仪表盘本体上同样设置有与沉孔2-2、导向槽2-4相配匹的固定块,从而使得其相配合,实现快速定位;所述后壳体2的后端面还设置有两条直卡条2-3,该直卡条2-3与汽车仪表盘本体上凹孔相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卡条的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沉孔2-2设置有不同形状的定位连接块,以防止移位,提高定位效率及效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能通过壳体将车载导航本体快速固定在汽车的仪表板本体上,整个过程的定位方便,安装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34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