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力再循环式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4340.2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3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冷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王雪峰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1121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再循环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重力型再循环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制冷领域,由于工艺等原因经常采用载冷剂间接冷却的供冷方式,一般采用壳管式蒸发器作为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换热装置,所以蒸发器的换热效率直接决定整个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
常用的载冷剂为水、无机盐水溶液、有机液或有机物的水溶液,工业制冷系统中载冷剂通常要求温度在0℃以下,所以工业载冷剂常用氯化钙、乙二醇、氯化钠、碱水等水溶液。越是低温,载冷剂的质量浓度和运动粘度就越大,使得载冷剂流体雷诺数Re大幅下降,流动阻力增加,并且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增厚,使载冷剂单相流的换热系数大幅度下降,从而使整个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大幅下降。
为了提高载冷剂的换热效果,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提高载冷剂流体的流速,即加大流量的办法以增强换热;另一种则是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前者必将加大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加了流体的驱动设备即泵的功率消耗,后者是以增加设备制造的成本为代价用以弥补传热效率的下降,显然这两种方法都是非常不经济的。
常见的壳管式蒸发器主要有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两种。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蒸发并吸收热量,载冷剂在换热管外流动并释放热量;满液式蒸发器则相反,制冷剂在换热管外蒸发并吸收热量,载冷剂在换热管内流动并释放热量。在低温制冷系统里,从载冷剂侧流动及传热状态分析,采用载冷剂在换热管外换热的干式蒸发器较合理,且蒸发器内制冷剂侧回油也较满液式的安全可靠。但常规干式蒸发器在低温工况使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干式蒸发器普遍采用弓形折流板,载冷剂在折流板间的不同位置其流动状态极为不均匀,并存在流动死区,且折流板与壳体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致使载冷剂流体旁通量较大,特别是高浓度、高粘度流体则尤为明显,致使换热器换热效率大打折扣;还有常规制冷系统干式蒸发器入口处不完全是液态制冷剂,而是具有一定干度的气液两相流体,蒸发器内存在分液不均的问题,随着蒸发的不断进行,换热管内壁能够浸润到液体制冷剂的面积占总换热面积的比例会不断缩小,换热面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满液式蒸发器换热管是完全浸泡在制冷剂液体里的,加之满液式高效蒸发器管的应用,使换热管表面更容易产生气化核心,管外制冷剂侧的换热系数要高于干式蒸发器管内制冷剂侧的换热系数,所以常温工况下制冷机组采用满液式的蒸发器其传热温差会比干式蒸发器明显缩小,节能效果明显;但在低温工况下载冷剂在换热管内流动,由于低温流体的质量浓度和运动粘度都较大,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较厚,会严重影响载冷剂侧的换热系数,从而大大降低满液式蒸发器的传热效果。
综上所述,不管是干式蒸发器还是满液式蒸发器,如果通过提高流体流速或增加换热面积来弥补载冷剂侧或制冷剂侧的传热衰减都是不经济的,所以如何提高低温工况下蒸发器的传热效率,从而提升整个制冷系统能效并能实现节约能源与资源的目的已经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低温工况下提高传热效率的高效重力型再循环式蒸发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重力再循环式蒸发器,包括换热器,和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上方的气液分离循环桶,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第一管板、第二管板,以及密封在所述第一管板、第二管板侧面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换热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内部空间;
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气液分离循环桶之间通过下降循环管、上升循环管连通,所述下降循环管的上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循环桶的下部液相空间连通,下端与第一端盖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上升循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端盖的内部空间连通,上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循环桶的上部气相空间连通;
所述换热器的壳体内还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为连续螺旋状导流结构,且外围圆周上设置有裙边,所述折流板上开有与所述换热管相对应管孔,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管孔,将所述折流板定位在其周边,对流经其外部的载冷剂液体导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折流板上还开设有拉杆孔,所述第一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拉杆孔相对应的盲孔,拉杆穿过所述拉杆孔将所述折流板连接成一整体组件,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管板的盲孔内。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壳体内的换热管整体排布呈四象限均布状,任一换热管与相邻的非同层两根换热管之间呈正三角形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冷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王雪峰,未经南京冷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王雪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4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一管式扁管冷凝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螺旋部扁管壁板式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