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单向四车道智能可变车道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5788.6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6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干;丁伯林;张维祥;任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42 | 分类号: | G08G1/042;G08G1/09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1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单向 车道 智能 可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国内交通主动发光标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单向四车道智能可变车道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时堵车现象随处可见,究其原因是汽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与城规道路规划的不合理,交管部门进一步总结发现了“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则是出城方向的流量大,以及重要十字路口东西和南北通行状况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这更是加重了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该情况提供一种用于单向四车道智能可变车道的装置,即通过车流量较大的车道对车流量较小的车道,减缓拥堵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单向四车道智能可变车道的装置,包括车辆检测系统、单片机主控单元和路标显示器;车辆检测系统包含车辆检测器和4个用于检测车辆通过情况的感应单元;感应单元埋设在车道停止线的后方;4个感应单元电连接车辆检测器的输入端;车辆检测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通过数据线连接;单片机主控单元电连接路标显示器。
优选的,感应单元为地感线圈。
优选的,感应单元为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板。
优选的,路标显示器从左到右依次包括左转显示面板、第一直行显示面板、第二直行显示面板和右转显示面板。
优选的,第一直行显示面板包含左转显示支路、第一直行显示支路和第一兼容显示灯组,左转显示支路与第一直行显示支路并联然后与第一兼容显示灯组串联;第二直行显示面板包含右转显示支路、第二直行显示支路和第二兼容显示灯组,右转显示支路与第二直行显示支路并联然后与第二兼容显示灯组串联。
优选的,路标显示器设置在车道停止线的前上方。
优选的,左转显示面板、第一直行显示面板、第二直行显示面板和右转显示面板均包括等间距排列的LED灯珠。
优选的,LED灯珠间距大小为2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依据不同时段车辆流量优化车道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智能控制;
2.实施容易,操作简单,无需人工操作。
3.装置使用寿命长,每个显示面板独立控制较显示屏更为安全稳定。
4.LED无需通过扫描方式显示延长LED寿命,降低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各硬件支路连接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直行显示面板的两种指示状态图。
图4是路标显示器中第一直行显示面板的电路接线原理图。
附图标记:1.左转显示面板;2.第一直行显示面板;3.第二直行显示面板;4.右转显示面板;5.左转车道;6.第一直行车道;7.第二直行车道;8.右转车道;9.车道停止线;10.地感线圈;11.单片机主控单元;12.继电器二;13.继电器一;14.左转显示灯组;15.第一直行显示灯组;16.第一兼容显示灯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单向四车道指一条单向通车的道路,由内向外包含了左转车道5、第一直行车道6、第二直行车道7和右转车道8。左转车道5对应左转显示面板1、第一直行车道6对应第一直行显示面板2、第二直行车道7对应显示第二直行显示面板3和右转车道8对应显示右转显示面板4,各显示面板位于各对应车道的停止线9上方。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单向四车道智能可变车道的装置,包括车辆检测器系统、单片机主控单元11和路标显示器。车辆检测系统包括4个用于检测各个车道车辆通过的感应单元,感应单元为地感线圈10。地感线圈10埋设在车道停止线9的后方,所述前方是指车辆行驶的方向,后方为与其相反的方向。4个地感线圈10分别电连接车辆检测器的信号输入端,车辆检测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11通过数据线连接,单片机型号为STC5202AD,单片机主控单元11通过连接线路控制路标显示器。每隔30ms地感线圈10循环采集每个车道车辆通过的信号,统计每个车道的车辆通行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57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纳米板负载纳米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客车识别及抓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