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茶叶挑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6552.4 | 申请日: | 2015-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0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玛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玛炎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B07B13/04;B07B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2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茶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挑梗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进料机构改良的茶叶挑梗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挑梗机多包括包括主架体以及装配于该主架体上的进料斗和叶梗分离机构,该叶梗分离机构设于该进料斗的下方。现有的茶叶挑梗机在对茶叶进行加工时,进入进料斗的茶叶或从出料口直接落入叶梗分离机构进行处理,或经过推料螺杆的推送而均匀出茶后进入叶梗分离机构进行处理。这样的茶叶挑梗机的叶梗分离工作仅依靠叶梗分离机构来实现,其工作负荷比较大;另外,由于茶梗有大有小,叶梗分离机构既要挑拣规格较大的茶梗,也要挑拣规格较小的茶梗,这对叶梗分离机构中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要求非常的高,设备的生产和维修存在较大的难度,其叶梗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也并非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茶叶挑梗装置,以克服现有的茶叶挑梗机存在的叶梗分离机构的工作负荷大、设备要求高、叶梗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不尽理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改良的茶叶挑梗装置,包括主架体以及装配于该主架体上的进料斗和叶梗分离机构,该叶梗分离机构设于该进料斗的下方,该进料斗的出料口处设有可作定向转动的毛刷辊,该毛刷辊用于将进料斗中的茶叶均匀导向该叶梗分离机构。
更进一步地:
上述叶梗分离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上述毛刷辊传动连接该驱动电机。
上述毛刷辊的侧壁封盖上述进料斗的出料口。
上述进料斗的出料口处设有导茶板,上述毛刷辊的侧壁与该导茶板板面相切。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挑梗装置通过进料斗处毛刷辊的设置,实现了对茶叶的初步挑梗工作,可将大部分规格较大的茶梗先挑出来,这样既分担了叶梗分离机构的分离工作,也使得叶梗分离机构可以专门用于挑除规格较小的茶梗,叶梗分离机构的挑梗对象更为专一,这样的茶叶挑梗装置不但挑梗效率提高了,挑梗效果也进一步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挑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改良的茶叶挑梗装置,包括主架体1以及装配于该主架体1上的进料斗11和叶梗分离机构12,该叶梗分离机构12设于该进料斗11的下方。该叶梗分离机构12多包括挑梗轮121或者挑梗带以及配合使用的毛刷辊筒122,挑梗轮121或者挑梗带作定向转动且其表面所设置有用于勾取茶梗的钩子,毛刷辊筒122与挑梗轮121的转动方向相反,两者呈相切的位置关系。该叶梗分离机构12包括驱动电机123,该进料斗11的出料口110处设有可作定向转动的毛刷辊2,毛刷辊2传动连接该驱动电机123,该毛刷辊2用于将进料斗11中的茶叶均匀导向该叶梗分离机构12。上述进料斗11的出料口110处设有导茶板111,上述毛刷辊2的侧壁与该导茶板111板面相切,且毛刷辊2的侧壁封盖上述进料斗11的出料口110。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挑梗装置通过进料斗11处毛刷辊2的设置,实现了对茶叶的初步挑梗工作,可将大部分规格较大的茶梗先挑出来,这样既分担了叶梗分离机构12的分离工作,也使得叶梗分离机构12可以专门用于挑除规格较小的茶梗,叶梗分离机构12的挑梗对象更具针对性,这样的茶叶挑梗装置不但挑梗效率提高了,挑梗效果也进一步得到了保证。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玛炎,未经陈玛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65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