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甬道进气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6852.2 | 申请日: | 2015-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0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松;陈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宝莲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4 | 分类号: | D01D5/04;D01D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施建勇 |
地址: | 323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甬道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设备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甬道进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干法纺丝是生产氨纶的主要工艺线路。因其产品具有优异的弹性和弹性回复率,在针织和机织的弹力织物等纺织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
在干法纺丝的氨纶生产中,纺丝原液经计量泵、喷丝孔挤出后,其原液细流进入纺丝甬道,在循环热风的作用下,原液细流中的溶剂不断由细流及初步成型后的初生纤维内部向表面扩散,继而蒸发,被空气流带走,剩余的部分形成纤维。上述的纺丝甬道为纤维形成的关键设备。
传统的纺丝甬道,一方面没有设置过滤装置,导致热风在多次循环之后污染纺丝,另一方面,纺丝甬道进风不均匀,温差较大,导致甬道内溶剂挥发不完全,直接影响氨纶的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甬道进气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甬道进气过滤装置,包括支撑板和过滤分流网;所述支撑板包括外环圈、内环圈和支撑架;所述外环圈套设于内环圈外部且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架径向均布于外环圈和内环圈之间;相邻支撑架之间镂空设置形成进气口;所述过滤分流网呈圆环状,且固定设置于支撑板上部;所述过滤分流网布设有网孔,且过滤分流网全面覆盖进气口。
所述支撑架以内环圈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且相邻支撑架的夹角为45度。
所述支撑板和过滤分流网电焊固连。
一种甬道进气过滤装置,还包括导风器;所述导风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壁、内壁和导风板;所述外壁和内壁均呈环形且外壁套设于内壁部;所述导风板呈圆台状,导风板上端连接内壁,导风板下端连接外壁;所述内壁和导风板上均开设有出气口。
所述外环圈和内环圈底部设置有凹陷的卡口,所述导风器顶端设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卡插于卡口。
本甬道进气过滤装置,能有效过滤热风,保持热风的清洁,避免丝束受到污染,另外,热风通过过滤分流网后,风速更均匀,使得甬道内溶剂的挥发更完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支撑板、101-外环圈、102-内环圈、103-支撑架、104-进气口、105-卡口、200-导风器、201-外壁、202-内壁、203-导风板、204-梯形块、300-过滤分流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甬道进气过滤装置,包括支撑板100和过滤分流网300;所述支撑板100包括外环圈101、内环圈102和支撑架103;所述外环圈101套设于内环圈102外部且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架103径向均布于外环圈101和内环圈102之间;相邻支撑架103之间镂空设置形成进气口104;所述过滤分流网300呈圆环状,且固定设置于支撑板100上部;所述过滤分流网300布设有网孔,且过滤分流网300全面覆盖进气口104。
所述支撑架103一方面用以连接外环圈101和内环圈102,提高支撑板100的刚性,另一方面,为过滤分流网300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所述支撑架103以内环圈102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且相邻支撑架103的夹角为45度。
所述支撑板100和过滤分流网300电焊固连。
一种甬道进气过滤装置,还包括导风器200;所述导风器200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壁201、内壁202和导风板203;所述外壁201和内壁202均呈环形且外壁201套设于内壁202外部;所述导风板203呈圆台状,导风板203上端连接内壁202,导风板203下端连接外壁201;所述内壁202和导风板203上均开设有出气口。
热风从本甬道进气过滤装置上方进入外壁201和内壁202之间的通道,然后从内壁202和导风板203上的出气口排出,从而带走溶剂。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圈101和内环圈102底部设置有凹陷的卡口105,所述导风器200顶端设有梯形块204;所述梯形块204卡插于卡口105。
本实用新型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宝莲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宝莲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6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燃性纤维材料以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