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9561.9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8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姚海军;张华;陈万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耐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未经组织排放的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问题日益严峻,然而,在进行大规模污水集中处理时,必然进行相应的管网的建设,需要庞大的管网系统和中途提升泵站,前期投资大,导致目前覆盖区域有限,部分地区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医疗废水无法得到处理。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但这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集成度不高,设备需要单独修建设备间,成本高,维护不方便;
2、设备尺寸较大,现场进场难度大,设备的运输、安装费用高;
3、材质为碳钢,需要进行防腐处理,费用高、工期长、对环境污染大、对操作工人健康影响大,易患职业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高度集成的、维护方便、便于运输的新型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及用于将壳体内部空间从左到右依次分割为厌氧区、曝气区、膜区、设备间的第一溢流隔板、第二溢流隔板、隔板,所述第一溢流隔板顶部设有用于将厌氧区内已处理污水溢流进入曝气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溢流隔板顶部设有用于将曝气区内已处理污水溢流进入膜区的第二开口,所述设备间内设有电控箱、用于向曝气区和膜区曝气的风机以及用于将膜区内已处理的污水抽离膜区的水泵,所述风机与曝气区和膜区之间设有曝气管道,所述膜区和水泵之间设有抽水管道,所述厌氧区设有污水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设备间上方设有清水收集区,所述水泵与该清水收集区之间设有出水管道。
进一步,所述曝气区内设有用于防止厌氧区内溢流出的污水直接进入膜区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底部设有第三开口。
进一步,所述壳体为箱体结构,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侧板、顶板,所述壳体底板由若干矩形平板拼焊而成,所述侧板和顶板由若干矩形凸板拼焊而成。
进一步,所述矩形凸板上设有用于增大薄板承载能力的球形外凸结构。
进一步,所述壳体材料为不锈钢。
进一步,所述曝气管道的曝气出口设置在曝气区及膜区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设备间和厌氧区、曝气区、膜区、设置为一体,无需另外建设设备房,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将设备间与其余工作区隔离,提高了防水效果,便于设备的维护;
2、壳体采用若干矩形平板和矩形凸板拼接而成,可在现场组装焊接,节约了运输、吊装成本,缩短了设备制作的工期;
3、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降低了设备防腐给环境和操作工人带来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污水流向示意图。
其中:1-壳体、2-厌氧区、3-曝气区、4-膜区、5-设备间、6-第一溢流隔板、6a-第一开口、7-第二溢流隔板、7a-第二开口、8-隔板、9-电控箱、10-风机、11-水泵、12-曝气管道、13-抽水管道、14-污水进水口、15-清水收集区、16-出水管道、17-导流板、17a-第三开口、18-球形外凸结构、19-排水口、20-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及用于将壳体1内部空间从左到右依次分割为厌氧区2、曝气区3、膜区4、设备间5的第一溢流隔板6、第二溢流隔板7、隔板8,第一溢流隔板6顶部设有用于将厌氧区2内已处理污水溢流进入曝气区3的第一开口6a,第二溢流隔板7顶部设有用于将曝气区3内已处理污水溢流进入膜区4的第二开口7a,设备间5内设有电控箱9、用于向曝气区3和膜区4曝气的风机10及用于向膜区4内已处理污水抽离膜区4的水泵11,风机10与曝气区3和膜区4之间设有曝气管道12,膜区4和水泵11之间设有抽水管道13,厌氧区2设有污水进水口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耐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耐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9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