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汞离子的适体试纸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1782.X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3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116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离子 试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试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汞离子的适体试纸。
背景技术
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尤其是一些具有生物富集效应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其中汞是一种高毒性重金属元素,其可以通过摄食、呼吸和皮肤三种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对人类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肾脏和胎儿等产生毒性作用,并且在环境中的毒性、移动性及长期停留性使其分布遍布全球,甚至通过大气环流进入南北极区域,因此已经被多个国家列为优先污染物。
目前对于汞的测定方法一般常用的有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检测手段相,上述的分析方法需要昂贵的精密仪器和熟练的操作人员,对于实验室的要求很高,且远远满足不了现场检测的初步筛选,开发简便快速、便于携带的检测工具成为必然。
汞离子能特异地和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结构,基于该原理可以建立汞离子核酸检测方法,但是现有的检测方法多是基于荧光信号转变,仍然不利于便携式操作。利用该原理将特异性汞离子核酸适体组装在胶体金试纸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筛查水体中汞离子的适体试纸。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汞离子的新型适体试纸是由底板、吸水垫、硝酸纤维膜、适体结合垫、样品吸液层组成;底板是长方形的平板,样品吸液层、适体结合垫、硝酸纤维膜、吸水垫依次顺序粘贴在底板上。硝酸纤维膜上设置有检测线。
其中,所述的结合垫处喷涂有结合了汞离子特异性适体与其互补序列组装的胶体金微粒聚集体,其中汞离子适体上修饰有生物素,其互补序列上修饰有荧光基团。该荧光基团做为检测该试纸有效性的依据,从而取消对照线。
其中,所述的检测线上喷涂有亲和素。
所述的汞离子特异性适体上修饰有生物素。
所述的互补序列上修饰有荧光基团。
本实用新型基于胶体金的层析原理:
当待测物中没有被检测的汞离子时,适体结合垫处的核酸-金标聚集体不能随溶液在硝酸纤维膜的介质中移动,因此硝酸纤维膜上不会呈现条带。
当待测物中存在被检测的汞离子时,适体结合垫处的核酸-金标聚集体中核酸适体与互补序列解链,聚集体解离形成分散的纳米颗粒,并随着汞离子的浓度增加,解链程度越多,分散的纳米颗粒随溶液在移动,硝酸纤维膜上呈现红色条带,显色程度与汞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
适体试纸的使用方法:
1、备检样品、试纸条在使用前先平衡至室温;
2、将试纸条加热至90°C,保持3min;
3、吸取50μL备检样品滴加于样品吸液层,放于桌面计时;
4、加样后5min左右读取结果;
5、确定试纸是否有效,可将试纸置于荧光检测器中,未使用或无靶标物时,荧光聚集于适体结合垫处;样品中有靶标物时,荧光集团分布于试纸中适体结合垫至吸水垫区域内。
检测结果解释:
1、阳性:仅在检测线6出现一条红色条带,红色深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20ppm)随着汞离子浓度增加,红色变深。出现红色条带初步判定检测样品中有汞离子。
2、阴性:在纤维素膜上未出现条带,初步判定检测样品中无汞离子。
3、无效:试纸上无荧光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汞离子的适体试纸,该试纸结构简单,制作简便,价格低廉,尤其是使用方便,检测快速,不需要专业检测人员,可用于初步判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吸水垫、3-硝酸纤维膜、4-适体结合垫、5-样品吸液层、6-检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汞离子的时间分辨荧光适体试纸的结构示意图。
该检测汞离子的适体荧光试纸,其包括依次顺序粘贴在底板1上的吸水垫2、硝酸纤维膜3、适体结合垫4、样品吸液层5,硝酸纤维膜3上的反应区设有检测线6。
具体地,结合垫4喷涂有结合了汞离子特异性适体与其互补序列组装的胶体金微粒聚集体,其中汞离子适体上修饰有生物素,其互补序列上修饰有荧光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17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泡图像原位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