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雾水装置及具有该防雾水装置的灯具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2850.4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2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宝;岳言亮;都青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城福田汽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31/03;B60Q1/00;F21W101/02;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旦华 |
地址: | 262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水 装置 具有 灯具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防雾水装置,及具有该防雾水装置的灯具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前照灯内部不同区域的空气流速不同,空气流动速度慢的区域空气湿度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在该区域内极易形成雾水。通过CAE分析前照灯内部各个区域空气流速和湿度可知,前照灯右下方灯罩内表面的湿度约为33%高于灯具中间区域,在灯具内部的边角处,空气的流动速度慢且湿度高,极易形成雾水。而雾水的存在会影响灯光的照射性能和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为了消除汽车前照灯中的雾水,通常是在前照灯上设置通气孔,但单纯的靠透气孔是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汽车前照灯单纯的靠设置透气孔的方式不能有效解决汽车前照灯内极易形成雾水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并快速消除灯具内雾水的防雾水装置及具有该防雾水装置的灯具及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雾水装置,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第一导气孔和第二导气孔;
排气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受振动时,所述排气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导气孔或所述第二导气孔往外排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雾水装置中,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气孔与所述第二导气孔之间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两个内腔的振动板,以及将所述振动板弹性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弹性连接结构,所述壳体受振动时通过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引起所述振动板在所述第一导气孔与所述第二导气孔之间往返振动,且该往返振动使其中一所述内腔的空间压缩排气,另一所述内腔的空间扩大吸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雾水装置中,所述壳体为一侧侧壁成型为圆弧面的扁平结构,所述振动板一端铰接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圆弧面相对的侧壁上,且处于所述圆弧面的中线上,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在所述振动板振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弹性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振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雾水装置中,所述壳体的铰接有所述振动板的侧壁形成向外凸出的钝角状侧壁,所述振动板的铰接处设置在所述钝角状侧壁的顶点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雾水装置中,所述弹性连接结构为弹簧,所述壳体与所述振动板上均设有连接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雾水装置中,所述壳体上所述振动板往返运动的两侧还分别设有限制所述振动板绕铰接轴摆动角度的限位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雾水装置中,所述振动板远离铰接轴的部位上还设有配重。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雾水装置中,所述第一导气孔或所述第二导气孔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导气孔或所述第一导气孔设有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灯具中,具有如上所述的防雾水装置,所述防雾水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具内,或设置在所述灯具外,通过软管将所述第一导气孔、所述第二导气孔分别与所述灯具内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中,具有如上所述的灯具,所述防雾水装置在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振动下往所述灯具内排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防雾水装置在壳体收到外界振动时,能够自动通过排气结构不断向外排出空气,当运用于灯具上时,能够有效的防止并快速消除灯具雾水问题。
2、在本实用新型中,排气结构由振动板、弹性连接结构等配合构成能够更灵敏地感受外界的振动,并将该振动转变为排气的动力,不断向壳体外部排气。
3、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为一侧侧壁成型为圆弧面的扁平结构,振动板一端铰接在壳体的与圆弧面相对的侧壁上,且处于圆弧面的中线上,弹性连接结构在振动板振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当壳体受外界振动时,通过弹性连接结构将振动传递到振动板上,使振动板上、下振动,由于振动板处于圆弧面的中线处,因此,振动板绕铰接处向上振动时,上部腔体的体积减小,上部腔体内的空气受压缩从壳体上部的第一导气孔排出,振动板绕铰接处向下振动时,下部腔体的体积减小,下密腔体内的空气受压缩从壳体的第二导气孔排出,因此,能够充分利用外界振动,实现上、下导气孔交替不断地排气,排气效率高。
4、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铰接有振动板的侧壁形成向外凸出的钝角状侧壁,振动板的铰接处设置在钝角状侧壁的顶点处,钝角状侧壁相对于竖直侧壁来说,可以在尽量减少壳体体积的前提下,拓宽壳体内安装面积,这样不仅使得整个壳体结构紧凑,而且又能避开铰接处对弹性连接结构设置的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城福田汽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诸城福田汽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28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土机支重轮安装结构
- 下一篇:多功能农机轮式行走机构以及履带式行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