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段式磨煤机动静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3123.X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4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祝雷渊;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5/00 | 分类号: | B02C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应小波 |
地址: | 201507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机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煤机动静环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段式磨煤机动静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本公司电厂制粉系统使用的是ZGM133G中速辊式磨煤机,使用设计煤种标准出力为95.8t/h(当R90=16%,HGI=80,WY=4%),每台炉配6台磨煤机,燃烧设计煤种时,5台运行,1台备用。
磨煤机动静环设计结构为整体铸件,材质ZG50Mn2可塑性差,使用磨损后不可二次修复(如焊接易造成开裂或变形),使用寿命短,耐磨性差。运行过程中易出现过断裂,检修更换时要将磨煤机顶部结构及出粉管拆除,再翻出磨辊,工期长、费用高、工序繁琐。动环采用开放式喷咀。开放式的喷咀使得落下的石子煤会夹在动环与静环之间,随着动静环的相对运动,造成动静环及上部导向锥的磨损。磨损后通流面积偏大,造成喷咀出口一次风速偏低,煤粉分离效果差,风压托不住大颗粒煤粉,造成下部排出的石子煤中夹粉。影响设备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分段式磨煤机动静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段式磨煤机动静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盘;
分段式动环,分布在转动盘外圆周上,并与转动盘传动连接;
分段式静环,套设在分段式动环外圆周,并与分段式动环设有间距;
旋转喷嘴,设在分段式动环和分段式静环之间。
所述的分段式动环通过螺栓与转动盘连接。
所述的分段式动环均匀分成14块,分别安装在转动盘上。
所述的分段式动环的风道出口堆焊高铬耐磨层。
所述的高铬耐磨层的表面硬度HRC满足58-62,堆焊层厚度5-10mm。
所述的分段式静环安装在固定式静环底座上。
所述的分段式静环分成12块静环单元。
所述的固定式静环底座分成6块静环底座单元,每两块静环单元安装在一块静环底座单元上。
所述的静环单元为采用BTMCr20耐磨高铬铸铁制作而成的部件。
所述的静环底座单元为采用16Mn材质制作而成的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维护工作量小,改后磨煤机振动小、停运故障率显著下降,无异常停磨情况得到减少,大大减小维护工作量。
2)工作环境改善,现场石子煤量大大减少,石子煤系统故障率下降,现场卫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3)降低了成本,磨煤机动静环运行寿命增长,延长检修周期,无需整体更换,减少每次检修工期和费用。
4)提高磨煤机出力,改造后保证研磨时的通流面积,有效的提高了磨煤机整体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分段式静环,2为固定式静环底座,3为分段式动环,4为衬板,5为传动盘,6为旋转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分段式磨煤机动静环结构,包括:转动盘5;分段式动环3,分布在转动盘5外圆周上,并与转动盘5传动连接;分段式静环1,套设在分段式动环3外圆周,并与分段式动环3设有间距;旋转喷嘴6,设在分段式动环3和分段式静环1之间。
所述的分段式动环3通过螺栓与转动盘5连接。
所述的分段式动环3均匀分成14块,分别安装在转动盘上,基体材质ZG270-500,铸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缩孔、穿透性缺陷及残缺类缺陷。不得有毛刺、飞边。金加工尺寸准确,与磨盘配合紧密。所述的分段式动环3的风道出口堆焊高铬耐磨层。所述的高铬耐磨层的表面硬度HRC满足58-62,堆焊层厚度5-10mm。
所述的分段式静环1安装在固定式静环底座2上。所述的分段式静环1分成12块静环单元。所述的静环单元为采用BTMCr20耐磨高铬铸铁制作而成的部件。铸件表面平整光滑,不允许有裂纹存在,内部组织无夹渣、气孔和缩孔等缺陷,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使用,不得出现脱落、开裂变形或翘起等现象。
所述的固定式静环底座分成6块静环底座单元,每两块静环单元安装在一块静环底座单元上。所述的静环底座单元为采用16Mn材质制作而成的部件,分为6块安装,金加工时应拼装为一个整体加工,并打定位销以便现场安装。
动静环铸件必须经过完全退火、正火等热处理以及喷丸处理、探伤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3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