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能吸收装置及动能缓冲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4353.8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1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梅光华;谢紧东;李铸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特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6105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能 吸收 装置 缓冲 | ||
1.一种动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和条形阻断部,任意两根相邻的所述条形阻断部之间间隔设置,每根所述条形阻断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条形阻断部均与动能方向位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条形阻断部平行设置,任意两根相邻的所述条形阻断部之间间隔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条形阻断部包括断裂部,所述断裂部为每根所述条形阻断部的中部,用于与被减速物接触并断裂,所述断裂部与动能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条形阻断部的长度沿动能方向依次增加,任意两根所述条形阻断部的两个端部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条形阻断部为n+1根,n≧1且为正整数,所述条形阻断部为纤维束,n+1根所述纤维束的长度依次增加,n+1根所述纤维束的长度分别为L、L1、L2…Ln-1和Ln,其中L、L1、L2…Ln-1和Ln满足下列关系式,
L1=ΔL×∮%
L2=(L+ΔL1)×∮%
…
Ln=(L+ΔL1+…+ΔLn-1)×∮%
其中ΔL1、ΔL2…ΔLn分别为纤维束断裂后的伸长长度,符合公式W=F(ΔL1+ΔL2+…+ΔLn)
公式中,F为恒力且F=E×S×∮%,
其中,E为纤维束的材料的拉伸模量
∮%为纤维束的材料的断裂伸长率
S为纤维束的横截面面积
L为最短的纤维束的长度
W为动能,W=mv2
m为被测量物的质量
v为被测量物体的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阻断部为纤维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能吸收装置还包括纤维束固定结构,所述纤维束固定结构包括底座、圆台和端盖,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容纳所述圆台的凹槽,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纤维束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圆台的锥面锲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圆台的锥面与所述凹槽的表面贴合,所述端盖罩扣在所述底座的顶面外,所述圆台设置在所述端盖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圆台伸入凹槽的端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通过间隙能够避免所述圆台将纤维束压断,所述端盖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纤维束固定结构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能吸收装置还包括旋转卡接结构,所述旋转卡接结构包括棘轮和卡块,所述卡块包括盖板和两个握爪,所述盖板的一侧设置两个握爪,所述握爪相邻设置,所述握爪外侧为圆弧形,所述握爪内侧为平面,所述平面相对设置,所述平面上设有多个不规则凸棱和凹槽,所述凸棱和凹槽相互对应,所述握爪的靠近盖板一端的外廓尺寸大于所述握爪远离盖板一端的外廓尺寸,握爪的外廓尺寸渐变,所述棘轮设有多个棘齿,所述棘轮开设有沿棘轮径向贯穿的通孔,所述棘轮的中部设有轴向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握爪外侧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握爪,
两个所述旋转卡接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上,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设有与所述棘轮相配合的内齿轮。
10.一种动能缓冲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卡接部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所述滑动卡接部设有与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动能吸收装置的所述条形阻断部配合的卡接结构,所述滑动卡接部与被减速物连接,所述条形阻断部与被减速物的动能方向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特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特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43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