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救援背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5692.8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0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曾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曾华 |
主分类号: | A45F4/08 | 分类号: | A45F4/08;A45F4/00;A45C13/38;A45F3/04;A6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救援 背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救援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救援背包。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消防部队担负的抢险救援任务越来越重。消防部队作为一支专业救援队队伍,灾害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队第一时间启动救援预案,但是由于灾害事故的偶发性和地点的不确定性,救援官兵拉动距离远,救援持续时间长,前期后勤补给困难,为此救援官兵出动就必须携带单兵72小时保障物质(包括救援背包和72小时需要的食物、水、帐篷、睡袋急救药品等等),每名官兵仅此一项负重约25公斤,还要携带诸如破拆,顶撑,发电、照明,救援担架等等救援设备,在道路中断或其它车辆无法通行的现场,救援官兵要徒步行军不仅要背负约25公斤救援背包,还要分担大量的救援器材,每名官兵器材携带在20公斤以上,这些器材和个人保障物质,严重影响官兵的行军速度,浪费黄金救援时间,还给官兵自身安全和体能消耗带来极大的影响。发明人在参与芦山“4.20”地震救援时,在挺近震中太平、双石乡时,亲眼目睹了官兵体力不支昏倒,通过垮塌区域时为保护手中的器材,而被落石砸伤牺牲的战友。
如何减轻救援官兵负重,节省官兵体力,提高行军速度,增加器材携带量,发明人在深入部队开展大量调研后,确立了研发“多功能救援背包”,该背包是一款集救援背包、2轮推车、4轮推车、救援担架于一体的多功能救援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款多功能于一体的救援背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多功能救援背包,包括背包,改进之处在于背包固定在主支架上,主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登山轮组及主伸缩握把,在所述的主伸缩握把与背包之间还设置有主担架布;还包括副支架,所述的副支架通过两组卡扣伸缩联接在主支架上,副支架位于登山轮组侧设置有万向轮,另一侧设置有副伸缩握把,在所述的副伸缩握把与背包之间还设置有副担架布。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包括回型卡扣及L型卡扣,其中,回型卡扣设置在主支架(2)中部,L型卡扣设置在主支架端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依据操作者针对不同的救援情况,合理转变背包形态:如在车辆不便行进的地方可变形为2轮推车或4轮推车,由于轮组采用登山轮组设计,通过性强,可攀爬楼梯和通过一般的地面不平有石头等阻拦物的道路,方便操作者携带运输大量的救援器材,快速行军,器材携带量是人工的3倍,行军速度可提2倍;当通过山体垮塌区域时,可快速变形为背包,救援人员只需背负背包将救援器材固定在背包上即可,解放救援人员的双手,利于通过危险区域;当道路崎岖或机耕道时,可快速变形为2轮推(拉)车,有利于节约救援官兵体力;当行军途中遇到被救人员时,可快速变形为简易担架或拉车,方便施救,减少器材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多功能救援背包,包括背包1,背包1固定在主支架2上,主支架2的一侧设置有登山轮组3及主伸缩握把24,在所述的主伸缩握把24与背包1之间还设置有主担架布25;还包括副支架4,所述的副支架4通过两组卡扣伸缩联接在主支架2上,副支架4位于登山轮组3侧设置有万向轮5,另一侧设置有副伸缩握把40,在所述的副伸缩握把40与背包1之间还设置有副担架布41。
上述所述的卡扣包括回型卡扣20及L型卡扣21,其中,回型卡扣20设置在主支架2中部,L型卡扣21设置在主支架2端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当救援人员通过山体垮塌区域时,该实用新型保持原始的背包形态,救援人员只需背负背包将救援器材固定在背包上即可,解放救援人员的双手,利于通过危险区域。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曾华,未经朱曾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5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