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上密封圈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6569.8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3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留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枞阳县金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圈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配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轴上密封圈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密封设备开始逐渐被研发使用,在这些密封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在这些密封设备中,密封作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密封件的好坏,现大多数密封设备中最常使用的密封件为密封圈,由此可见,密封圈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机械装配过程中,装配密封圈最普遍的是徒手直接装入,而徒手装密封圈则会对密封圈造成一定程度的损毁,并且安装复杂情况下的轴时也是十分的麻烦,效率较低。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上密封圈安装装置可方便实现轴上密封圈的安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上密封圈安装装置,包括外筒、内筒、连杆、连条、伸出臂和撑圈,所述的外筒套在内筒上,所述的连杆与所述的外筒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的连条分别与所述的内筒和所述连杆相连接,所述的伸出臂与所述的连杆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的撑圈安装在伸出臂末端;
所述的外筒包括外筒体一个、手柄一个和带孔凸耳八个,手柄焊接在外筒体一端,用以把持,带孔凸耳四个为一组,沿外筒体外壁均匀布置,分别位于外筒体两端,且沿轴线方向相邻的带孔凸耳共面,外筒体用来支撑整个装置机构;
所述的内筒包括一个内筒体、一个手柄和四个带孔凸耳,手柄焊接在内筒体一端,用以拉动内筒体,四个带孔凸耳沿内筒体外壁均匀布置,且位于手柄焊接位置不远处,内筒体用来带动整个整个装置的机构运动;
所述的连杆数量为八个,每个连杆上均布有一定数量的圆形通孔,八个连杆分别与外筒上的八个带孔凸耳通过螺栓相连接;
所述的连条数量为四个,为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刚性,采用钢条制成,且两端均被折弯,分别与所述的内筒上带孔凸耳和所述连杆相连接;
所述的伸出臂数量为四个,其上开有两圆孔,且两圆孔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外筒上沿轴线方向的带孔凸耳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所述的连杆通过螺栓相连接;
所述的撑圈安装在伸出臂的末端,用以固定密封圈。
所述的外筒、连杆和伸出臂组成平行四边形,使得伸出臂只在平面上移动而不转动,避免了密封圈的脱落。
所述的连条与连杆上不同的小孔配合,可以适应不同的手部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轴上密封圈安装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适合不同手部尺寸的需求,能够解决复杂轴上密封圈的安装问题,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2.内筒,3.连杆,4.连条,5.伸出臂,6.撑圈,7.密封圈,8.轴,11.外筒体,12.手柄,13.带孔凸耳,21.内筒体,22.手柄,23.带孔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轴上密封圈安装装置,包括外筒1、内筒2、连杆3、连条4、伸出臂5和撑圈6,所述的外筒1套在内筒2上,所述的连杆3与所述的外筒1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的连条4分别与所述的内筒2和所述连杆3相连接,所述的伸出臂5与所述的连杆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的撑圈6安装在伸出臂5末端;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轴上密封圈安装装置,所述的外筒1包括外筒体11一个、手柄12一个和带孔凸耳13八个,手柄12焊接在外筒体11一端,用以把持,带孔凸耳13四个为一组,沿外筒体11外壁均匀布置,分别位于外筒体11两端,且沿轴线方向相邻的带孔凸耳13共面;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轴上密封圈安装装置,所述的内筒2包括一个内筒体21、一个手柄22和四个带孔凸耳23,手柄22焊接在内筒体21一端,用以拉动内筒体21,四个带孔凸耳23沿内筒体21外壁均匀布置,且位于手柄22焊接位置不远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轴上密封圈安装装置,所述的八个连杆3分别与外筒1上的八个带孔凸耳1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的伸出臂5与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的连条5两端分别与连杆3和内筒2上的带孔凸耳23连接;所述的四个撑圈6分别安装在伸出臂5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枞阳县金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枞阳县金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65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