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压缩机高压放空系统的除油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7825.5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1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龙洲天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奎勇 |
地址: | 30004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压缩机 高压 放空 系统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然气母站压缩机的放空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压缩机高压放空系统的除油消声器。
背景技术
压缩机的放空系统是压缩机运行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天然气母站的天然气压缩机在高压放空时,总是有大量的润滑油随同天然气一起排出,不仅造成了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润滑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用于压缩机高压放空系统的除油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压缩机高压放空系统的除油消声器,包括圆柱状壳体,在壳体内的上部横向固装节流孔环形板,在节流孔环形板上沿中心对称制有多个节流孔,在节流孔环形板下方的壳体左侧开孔,开孔处与压缩机排气口管道对接,排气口管道与水平方向成15度夹角,管道沿壳体边沿的切线方向将压缩机排放出来的紧急放空气体排入壳体内部,在壳体的底部固装有倒锥形壳底,在倒锥形壳底的最低端通过管道安装有排油阀,在节流孔环形板上表面中部固装竖直向上的多孔管,在多孔管上匀距间隔排布有对流孔,多空管竖直向上延伸由壳体顶部穿出,在多孔管的顶端开口处通过支撑杆固装遮蔽风帽。
而且,全部节流孔的孔径面积之和S1与全部对流孔的孔径面积之和S2相同,即,S1=S2,全部节流孔的孔径面积之和S1是压缩机排气口管道截面积S3的4-5倍,所述多孔管的截面积S4是全部节流孔的孔径面积之和S1的1.2-1.3倍。
而且,所述节流孔环形板的厚度与节流孔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可大幅度降低压缩机的高压排空噪声。
2、使用本实用新型后油滴经过气体带动和冲刷汇聚到锥形底部,然后通过排油阀定期排出,避免油污进入天然气,减少了污染,节省了润滑油。
3、本实用新型的除油消声器,利用普通板件和管材加工而成,制作简单,原料成本仅需几千元,适合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流孔环形板的发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用于压缩机高压放空系统的除油消声器,如图1或2或3所示,包括圆柱状壳体7,在壳体内的上部横向固装节流孔环形板6,在节流孔环形板上,沿中心对称制有多个节流孔5,在节流孔环形板下方的壳体左侧开孔,开孔处与压缩机排气口管道8对接,排气口管道的中轴线与水平方向成15度夹角,中轴线沿圆柱状壳体边沿的切线方向,将压缩机排放出来的紧急放空气体排入壳体内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紧急放空气体中的油滴被甩向壳体内壁,油滴经过气体带动和冲刷沿壳体内壁向下流动,在壳体的底部固装有倒锥形壳底9,倒锥形壳底用于收集紧急放空气体中析出的油滴,在倒锥形壳底的最低端通过管道安装有排油阀10,在节流孔环形板上表面中部固装竖直向上的多孔管4,在多孔管上匀距间隔排布有对流孔3,多空管竖直向上延伸由壳体顶部穿出,在多孔管的顶端开口处通过支撑杆2固装遮蔽风帽1,所述紧急放空气体排入壳体内部后,气体体积膨胀,速度和压力均降低,产生第一次消声作用,然后放空气体通过节流孔进入到多孔管与壳体外壳之间的空间,然后放空气体由对流孔排入多孔管内,最终由多空管排出。一方面放空气体经过节流孔进行节流,气体经摩擦产生的粘滞阻力效果,经折流减速效果,部分动能转变成热能,减少了部分噪声,另一方面气体被多孔管对流孔节流为微小气流,速度相同,方向相反,然后汇聚到管中心,由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使气体压力降低,流速减小,产生消声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中,全部节流孔的孔径面积之和S1与全部对流孔的孔径面积之和S2相同,即,S1=S2,全部节流孔的孔径面积之和S1是压缩机排气口管道截面积S3的4-5倍,所述多孔管的截面积S4是全部节流孔的孔径面积之和S1的1.2-1.3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中,所述节流孔环形板的厚度与节流孔的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龙洲天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龙洲天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7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层设有毛圈组织的三维中空织物复合板
- 下一篇:平顶房屋屋顶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