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椎椎间融合打压植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8679.8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9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袁媛;徐宏光;董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6 | 分类号: | A61F2/46;A61F2/44;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椎 融合 打压 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椎间融合打压植骨器。
背景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症,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椎板减压、腰椎经椎弓根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病人在术前常有下肢麻木无力,走路跛行,下肢抽痛等症状,均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导致,椎板及神经根管减压可使患者神经压迫症状缓解,而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患者脊柱不稳得到改善。但若要保证长期效果,则必须行腰椎融合,否则患者在术后长期生活中,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承受负荷过大,会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只有确切可靠的腰椎融合才能保证良好的长期效果。腰椎融合一般有后外侧横突间融合和椎间融合两种方式。现常采用腰椎椎间融合,此融合方式位于脊柱前柱较大面积处,于椎体间隙内,力学性能好,融合面积大,融合率高。现在临床上使用椎间融合器,但椎间融合器中间的孔隙植骨量有限,如果在椎间融合器前方先打压植骨,会极大的提高融合效果。而现在临床上没有合适好用的椎间融合打压植骨的工具,现常用的有植骨漏斗和植骨器。前者无法打压植骨,后者工具的头端有一个斜形的角度,且设计面积在临床使用中有难度,术中操作不便。
临床上在行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时,如果只采用椎间融合器,那么植骨量小,通常达不到融合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打入融合器前,于椎间隙处植入许多碎骨块,并打压植骨,然后再植入椎间融合器,此时椎间融合器保证了短期的支撑和稳定,在椎间融合器前方植入的碎骨块,能可靠地保证后期的融合率和融合效果。而现在临床上对于椎间打压植骨,没有合适好用的打压植骨工具。
现有的植骨工具常用的有两种,植骨漏斗和植骨器。前者无法打压植骨,不容易精确控制深度和植骨量,工具较大,操作不方便。植骨器为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手术器械厂的产品,有两种规格,4*10mm和6*15mm,而临床实际使用的最小的椎间融合器大小为高8mm*宽9mm*长22mm,其植入空间或椎间隙的开口为8mm*9mm,因此此植骨器偏大,无法伸进椎间隙。另外此植骨器前方为弯头,实际操作非常不方便。临床实际使用中因无合适的打压植骨工具,常采用4.5mm的内六角起子来代替打压植骨工具,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工具,来达到椎间打压植骨的良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腰椎椎间融合打压植骨器,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推杆1,该推杆1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推杆1的一端设置有打压装置2,其另一端与手柄4固定连接,所述打压装置2的端部截面为长方形结构,其四角处分别倒有圆角,其开口处覆盖有一层粗糙颗粒接触面3,所述推杆1靠近打压装置2一端的外圆面设置有刻度5。
所述的推杆1和打压装置2均采用医用不锈钢材料加工制作而成。
所述打压装置2端部截面的面积略小于椎间融合器的面积。
所述粗糙颗粒接触面3的边角处设置有弧度。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可以使手术过程中,更容易将骨块推顶进椎间隙,打压到更多的植骨块,并且方便掌握到打压深度,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推杆1,该推杆1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推杆1的一端设置有打压装置2,其另一端与手柄4固定连接,所述打压装置2的端部截面为长方形结构,其四角处分别倒有圆角,其开口处覆盖有一层粗糙颗粒接触面3,所述推杆1靠近打压装置2一端的外圆面设置有刻度5,方便打压时深度控制,避免打穿前纵韧带。
所述的推杆1和打压装置2均采用医用不锈钢材料加工制作而成。
所述粗糙颗粒接触面3的边角处设置有弧度。
优选的,所述打压装置2端部截面的面积略小于椎间融合器的面积,所述打压装置2端部截面的面积为7mm*8mm,方便进入椎间隙。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可以使手术过程中,更容易将骨块推顶进椎间隙,打压到更多的植骨块,并且方便掌握到打压深度,确保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未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86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用的固定夹板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带多孔薄层的人工髋关节金属髋臼外杯